山东省立医院
肠道疾病通常建议就诊消化内科或普外科,可能与胃肠功能紊乱、肠炎、肠梗阻、肠息肉、肠道肿瘤等因素有关。
消化内科主要诊治功能性或炎症性肠道疾病。胃肠功能紊乱常表现为腹胀、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可能与饮食刺激、精神压力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片、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炎患者多出现腹痛、黏液便,需完善粪便检测,常用蒙脱石散、美沙拉嗪肠溶片等药物控制炎症。若存在便血、体重下降等预警症状,需进一步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普外科侧重处理需手术干预的肠道器质性疾病。肠梗阻典型症状为停止排气排便伴呕吐,腹部CT可明确诊断,部分病例需行肠粘连松解术。肠息肉患者通常无症状,肠镜下发现后可根据大小选择高频电凝切除术。肠道肿瘤可能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确诊后需根据分期选择根治性手术,如右半结肠切除术。急腹症如阑尾炎、肠穿孔等突发剧烈腹痛需急诊外科处理。
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量补充膳食纤维。出现持续腹痛、血便、不明原因消瘦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或止痛药掩盖病情。术后患者需遵循医嘱逐步恢复饮食,定期复查肠镜监测恢复情况。
山东省立医院
病毒性肠道疾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炎症,常见类型包括轮状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星状病毒感染和肠道腺病毒感染。病毒性肠道疾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物或空气传播,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腹痛和脱水等症状。
轮状病毒感染是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原因,通常表现为水样腹泻、呕吐和发热。轮状病毒感染可能与接触污染的食物或水有关,也可能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患者通常会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诺如病毒感染常见于各年龄段人群,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呕吐、水样腹泻和低热。诺如病毒感染可能与食用受污染的海产品或接触污染物有关,患者可能出现腹痛、头痛等症状。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蒙脱石散、酪酸梭菌活菌散等药物,同时要注意隔离措施,避免传染他人。
星状病毒感染多见于儿童,症状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和低热。星状病毒感染可能与免疫力低下有关,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同时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加重胃肠负担。
肠道腺病毒感染常见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和发热。肠道腺病毒感染可能与接触污染物或呼吸道飞沫传播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补液盐散等药物,同时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除上述常见病毒外,肠道病毒、冠状病毒等也可能引起病毒性肠道疾病,症状表现多样。这些病毒感染可能与免疫力低下或接触传染源有关,患者可能出现皮疹、肌肉酸痛等症状。治疗上应根据具体病毒类型遵医嘱用药,同时要加强个人卫生管理,预防交叉感染。
病毒性肠道疾病患者应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溶液。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餐具消毒,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者更应加强防护,必要时可接种相关疫苗预防感染。
山东省立医院
功能性肠道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肠道菌群紊乱、精神心理因素等原因有关。功能性肠道疾病通常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方式改善。
部分功能性肠道疾病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可能与基因易感性有关。这类患者肠道神经调节功能可能存在先天缺陷,容易受外界刺激影响。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进行胃肠功能评估,避免诱发因素。
肠道蠕动节律紊乱是常见诱因,可能表现为肠蠕动过快或过慢。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常出现结肠收缩频率改变,这与肠神经系统调控失衡有关。可遵医嘱使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匹维溴铵片等调节胃肠动力药物。
患者肠道对机械扩张、化学刺激等反应过度敏感,轻微刺激即可引起明显不适。这种异常感知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处理信号异常有关。盐酸阿米替林片等药物可帮助降低内脏敏感性。
肠道微生物组成失衡可能通过脑-肠轴影响肠道功能。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微生态制剂可帮助恢复菌群平衡,改善腹胀、腹泻等症状。
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可通过脑-肠互动加重症状。压力状态下体内应激激素水平升高,可能直接影响肠道运动功能。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帕罗西汀片等抗焦虑药物可能有一定效果。
功能性肠道疾病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饮食上建议采用低FODMAP饮食,限制豆类、乳制品等易产气食物摄入。每日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改善肠道蠕动功能。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系统治疗,避免自行长期使用缓泻剂或止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