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CT可以检查肺动脉高压,但需要结合特定类型的CT扫描和临床评估。肺动脉高压的诊断通常依赖于右心导管检查,但CT技术如CT肺动脉造影能辅助评估肺动脉结构和压力变化。
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动脉高压的重要影像学手段之一,能够清晰显示肺动脉的形态学改变,包括肺动脉扩张、血管壁增厚或血栓形成等间接征象。高分辨率CT还可评估肺实质病变对肺动脉压力的影响,如肺纤维化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部分新型CT技术能通过血流动力学参数估算肺动脉压力,但其准确性仍低于右心导管检查这一金标准。
对于疑似肺动脉高压患者,CT检查需配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综合评估。轻度肺动脉高压在常规CT上可能无显著表现,而中重度患者可见主肺动脉直径超过29毫米或肺动脉与主动脉直径比值增大。增强CT能识别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血管阻塞特征,但对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有限。
建议出现活动后气促、胸痛或晕厥等症状者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临床表现选择CT、心脏超声或右心导管等检查。确诊后需长期随访,避免剧烈运动并遵医嘱使用靶向药物,定期监测心肺功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孕妇可能会得肺动脉高压,但概率较低。肺动脉高压可能与妊娠期生理变化、先天性心脏病、结缔组织病、慢性肺部疾病、血栓栓塞等因素有关,建议孕妇定期产检,出现气短、乏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和激素变化可能导致肺动脉压力轻度升高,但多数孕妇可通过自身调节适应。这类生理性变化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症状,分娩后多能自行恢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妊娠后心脏负荷加重,可能诱发或加重肺动脉高压,表现为活动后心悸、胸痛。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引发肺血管炎症,导致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伴随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间质性肺病等基础肺部病变会阻碍肺血管床供氧,长期缺氧可致肺血管重构。肺血栓栓塞症会突然阻塞肺动脉分支,造成急性肺动脉高压,出现突发胸痛、咯血。这两种情况需通过超声心动图、CT肺动脉造影等确诊。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属于高危妊娠,需由产科与心内科医生共同管理,必要时使用批准用于妊娠期的靶向药物,重度患者需提前终止妊娠。
孕妇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剧烈运动,采取左侧卧位改善循环,每日监测血压和血氧。饮食需控制钠盐摄入,保证优质蛋白和铁元素补充,预防贫血加重心脏负担。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晕厥或下肢水肿时应立即就诊,避免发展为右心衰竭。产后需继续随访心功能,部分患者可能需长期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