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慢性胃炎是否严重需结合具体病情判断,多数情况下属于可控制的常见疾病,但若长期未规范治疗可能引发胃溃疡、胃出血等并发症。
慢性胃炎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等因素引起,早期症状多表现为上腹隐痛、餐后饱胀或反酸。通过胃镜检查可明确黏膜损伤程度,轻中度患者经规范用药和饮食调整后预后良好。部分患者因免疫因素或持续刺激导致胃黏膜萎缩,可能增加癌变风险,需定期内镜随访。急性发作期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严重症状,此时需立即就医。
少数患者会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这类病理改变属于癌前病变,需每1-2年进行胃镜监测。合并重度异型增生者可能需要内镜下黏膜切除。长期胃酸分泌异常还可能诱发缺铁性贫血或维生素B12缺乏,需同步进行营养干预。
建议患者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规律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胃黏膜保护剂,合并感染者需用阿莫西林胶囊联合克拉霉素片进行根除治疗。保持情绪稳定,戒烟限酒,定期复查胃功能三项和胃蛋白酶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