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胆碱酯酶高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19-12-2466608次播放

视频内容:

对于高脂饮食、高脂血症肥胖的病人,脂肪肝比较严重的病人,在进行抽血检测时会出现胆碱酯酶的异常升高;其次,某些内分泌的疾病如甲亢或溶血性贫血等,也会出现胆碱酯酶的异常。

胆碱酯酶是人体代谢脂肪的一种重要物质,也是反映肝脏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在做检测之前大量进食脂肪,会使肝脏当中的脂肪堆积以及胆碱酯酶的活性升高,而代偿性的来增加肝脏的合成功能,胆碱酯酶的异常升高,可以采取观察,或者通过清淡饮食,改善脂肪肝,改善肝脏的功能之后来进行复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01:41
做血浆置换能维持几年
血浆置换只是一种紧急的处置方法,都是在急救阶段使用,不存在维持几年的问题。血浆置换是通过特殊设备,采集患者体内有问题的血浆,再把健康供者所捐献的健康血浆回输到患者体内。血浆置换有以下几方面作用:一、对于血浆中存在一些可溶性毒物的患者,通过血浆置换可以把毒物直接置换出来,减轻中毒症状,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二、严重肝病的患者,胆红素非常高,通过血浆置换可以有效去除毒物,缓解症状。三、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如溶血性贫血患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通过血浆置换可以去除血浆中的抗体,缓解疾病。
溶血葡萄球菌是什么病
溶血葡萄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是一种细菌,不是疾病。人体如果感染溶血葡萄球菌后,比较容易引起一些感染性疾病,比如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皮肤化脓性感染性疾病、急性胃肠炎,以及急性扁桃体炎等。发病后会引起患者出现明显发烧症状,同时还会伴随有其他身体不适的症状,比如皮肤化脓性感染性疾病,皮肤感染部位就会出现红肿化脓症状。这些感染性疾病,主要会引起一些炎症,不会出现贫血等症状。发病后需要积极配合医生做血常规等方面检查,确诊后积极使用光谱抗生素消炎治疗,一般很快会治愈。
语音时长 01:09

2021-05-20

83123次收听

溶血会怎么样
溶血的结果怎样,需要根据溶血的多少,以及病情轻重程度而定。某些人只是稍微有点溶血,属于比较轻微的溶血,就不会有明显的身体不适,也不会对健康产生太大的影响。所以,也不需要特殊治疗。但是,某些人如果发生溶血比较严重,就会引起患者出现贫血。贫血比较严重的就会使患者出现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一些感染性疾病。而且,因为患者贫血比较严重,还会表现出现面色和嘴唇苍白,皮肤发黄以及身体疲倦、乏力和肝脾肿大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出现生命危险。
语音时长 01:05

2021-05-20

81878次收听

什么是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因为先天遗传因素,引起新生儿先天性缺少红细胞膜,导致红细胞变成球形,比较脆弱,容易发生破裂出血,发生溶血反应,引起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引起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和先天遗传性溶血症的主要病因。患儿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贫血以及脾肿大等症状。该疾病有75%都是显性遗传,只有很少数,大概15%左右,是阴性遗传。如果不及时对症治疗,很容易并发严重贫血和肝脾肿大,以及胆石症等疾病,严重影响婴儿身体健康。
语音时长 01:05

2021-05-20

88339次收听

宝宝红细胞压积偏低的原因
宝宝红细胞压积偏低可能是因为喝水太多,血液稀释所致。患有溶血性贫血,也容易出现红细胞压积偏低的问题。除此以外,这种情况的发生和炎症感染或者是手术失血过多也有关系。
溶血性贫血会复发吗
溶血性贫血可能复发,由糖皮质激素减量过快、病因未彻底去除,或身体免疫力未获得改善可能导致复发,应重视科学、合理治疗。
溶血性贫血的危害有哪些
溶血性贫血危害可引起腹痛、发热、头痛、嗜睡、耳鸣、注意力下降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可引起急性肾衰竭、休克、胆石症、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严重时危及生命。
什么是慢性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因为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诱发的疾病。可能是先天遗传引起的,也可能是后天获得性贫血。患有这种疾病时,常会伴随着贫血、黄疸、脾脏肿大等症状;可以通过去除诱因、药物、输血、脾切除术等方法治疗。
溶血性贫血有哪些病因
溶血性贫血的根本原因是红细胞破坏率增加,主要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如红细胞结构异常,外部因素与化学,物理因素等有关。
溶血性贫血的病因有什么
溶血性贫血的病因,即导致溶血性贫血的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原因。红细胞破坏加速原因可以概括为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和红细胞外部因素的异常。大多数红细胞本身内在缺陷会导致遗传性溶血,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引起的是获得性溶血。溶血发生的场所也是造成溶血性贫血的重要原因。红细胞内在的缺陷包括红细胞膜缺陷,比如遗传性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缺陷,还有红细胞酶缺陷、球蛋白异常等;获得性红细胞膜异常包括免疫性因素和非免疫性因素,免疫性因素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血型不合的输血、药物性溶血等;非免疫性因素,包括物理基介因素,像心脏瓣膜钙化狭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化学因素也属于非免疫因素,像蛇毒、苯等。还包括感染因素,比如支原体肺炎、传染性的单核细胞增多症等,这些都可能导致溶血的发生。红细胞破坏可发生于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红细胞破坏发生在血循环中称为血管性溶血,发生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称为血管外溶血。血管外溶血主要发生在脾脏,临床表现较轻,比如血清游离、血红蛋白轻度升高,不会出现血红蛋白尿。某些疾病的情况下会发生原位溶血,比如骨髓增生或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等。
语音时长 02:56

2020-03-18

63043次收听

间接胆红素偏高有什么原因
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间接胆红素是由于红细胞破坏之后释放入血的,如果说人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的间接胆红素就会明显的升高,比较常见于溶血性贫血,这种过量释放的间接胆红素,大大超过了肝脏的转化能力,就会引起一些皮肤发黄等等,如果说肝脏的疾病像严重的肝炎,肝坏死,肝硬化也会使得肝脏代谢间接胆红素的异常。那么引起间接胆红素偏高,我们还需要根据偏高的数值严重的程度,以及是否合并一些其他的症状来进行综合的判断,像某些药物或者是某些生理性的都可能会出现包括像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这样的一种表现。那么像肝脏如果说出现了肝脏代谢异常,胆红素不能够正常地转化为直接胆红素,或者说由于大量的饮酒,由于药物都可能会增加间接胆红素,像某些生理性的黄疸,一些先天性的代谢疾病,像某些青年人在查体的时候只是出现了一个轻微的间接胆红素升高,我们认为这是一种生理性的或者是良性的黄疸,不需要额外的关注。
语音时长 01:40

2020-02-24

72595次收听

03:09
溶血性贫血的并发症有哪些
溶血性贫血患者没有积极进行治疗,就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严重会出现休克、心功能衰竭、脑出血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出血。黄疸是其中之一,黄疸会导致尿的颜色加深,排的尿像浓茶一样,脸色蜡黄、眼睛巩膜发黄等症状出现。溶血性贫血患者在心脏检查时往往有心率增快、心脏增大、心肌缺血的症状出现,这是因为长期处于贫血状态,心肌缺氧导致了慢性的心力衰竭。除此以外,患者也可能出现精神异常、关节疼痛、痛风等症状。溶血性贫血患者一定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治疗,控制病情,防止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03:47
溶血性贫血的病因有哪些
溶血性贫血发病的根本原因是红细胞寿命缩短,红细胞寿命缩短的主要原因是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和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包括红细胞膜缺陷、红细胞酶缺陷和球蛋白的异常,所导致的大多是遗传性溶血。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也会引起红细胞寿命缩短,包括包括免疫性因素和非免疫性因素,形成获得性溶血,免疫性因素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血型不合的输血、药物性的溶血等;非免疫性的因素包括物理基介因素、化学因素和感染因素。根据溶血发生的场所不同,可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血管外溶血主要是发生在脾脏,临床表现往往较轻,比如血清游离、血红蛋白轻度的升高。
02:20
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间接胆红素是由于红细胞破坏之后释放入血的,如果人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的间接胆红素就会明显的升高。常见于溶血性贫血,过量释放的间接胆红素大大超过了肝脏的转化能力,会引起皮肤发黄等。肝脏疾病像严重的肝炎,肝坏死,肝硬化也会使肝脏代谢间接胆红素的异常,引起间接胆红素偏高,要根据偏高的数值及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症状来进行综合判断。某些药物或者生理性的,都可能出现包括像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这样的一种表现。如果出现肝脏代谢异常,胆红素不能够正常地转化为直接胆红素,或者由于大量饮酒或药物都可能会增加间接胆红素。
01:56
什么是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指在人体的各种情况中出现了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破坏的原因非常多,溶血性贫血最常见,比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凝集综合征。溶血性贫血很难在特别早期发现,没什么明显症状,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是伴发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