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溶血性贫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发布时间:2019-03-0660002次浏览

所谓溶血性贫血,也就是说加速了红细胞的破坏,这也是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所出现的一种常见贫血症状。而如果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但是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时间就不断的缩短,这种状态也就是溶血性贫血,那么溶血性贫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红细胞膜的异常
  红细胞膜本身就是蛋白质和双层脂质所组成的膜蛋白,大概在整个红细胞蛋白质中占据了1/5左右的比例,它的种类达到了70多种,包含了收缩蛋白,肌动蛋白以及各种酶元素。红细胞膜的异常在溶血性疾病中本身就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很多,溶血性贫血的出现主要就在于红细胞膜的缺陷,通过直接或者是间接的一种影响,导致红细胞的功能产生了危害,最终就会出现溶血。

二、红细胞酶的缺乏
  为了能有效维持生命的正常功能,红细胞本身就需要消耗能量,而成熟的红细胞根本就不含有糖原,而是直接在血浆里面摄取葡萄糖,葡萄糖里面的糖酵素在分解的过程中就可以获得更多能量,葡萄糖的酵解想要获得能量也只能够通过一系列酶,所以说在缺少了这种物质之后就会出现溶血症。其实出现这一类的情况也并不是很严重,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最终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引发溶血性贫血主要常见的就是以上两种原因,对于患者来说其实了解这些知识也能够促进治疗,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健康都是重要的,可以让大家享受生活的基础,所以在生活中建议大家一定要有所掌握,也应该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能够达到预防疾病的出现。

相关推荐

腰酸背痛勿小觑,可能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惹的祸
该老年患者于就诊前一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减退、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乏力等症状。患者在其家属陪同下,来我院就诊,在我院门诊通过检查后最终确诊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住院期间给予患者甲泼尼龙片及叶酸片等药物对症支持治疗溶血性贫血。经过三天住院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遂出院。
01:36
溶血症严重吗
溶血症是否严重,要根据引起溶血的病因、血红蛋白下降速度、病人的个体情况综合确定。溶血症即溶血性贫血,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血管内溶血,红细胞在血管内被大量破坏,常见原因是血型错配输血。红细胞在血管内被破坏后,血红蛋白释放入血形成游离血红蛋白,可以穿透肾小球基底膜,导致肾小管栓塞,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部分病人由于急性血管内溶血死亡。血管外溶血的发生场所一般是肝、脾等单核内皮吞噬系统,往往发生过程较慢,多数是慢性溶血。常见的血管外溶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先天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01:31
溶血病能治好吗
多数的溶血只能通过有效的治疗控制溶血的发生,彻底根治比较困难。临床上多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膜表面覆盖有一些自身的抗体,导致红细胞受到攻击、破坏增加引起,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或者脾切除,可以有效改善溶血症状,但根治较难。血型错配输血引起的溶血性贫血,避免发生血型错配,就不会再发生溶血性贫血;一部分先天性的溶血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通过脾切除可以有效控制症状;一些特殊的病例、婴幼儿,通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以治愈。
01:25
溶血有什么后果
溶血的后果,要看溶血导致的血红蛋白降低程度和发生的速度综合判断。急性发作的血管内溶血,血红蛋白降低很快,也非常严重,机体来不及代偿适应,会引起身体各个脏器严重的反应,如急性心功能衰竭、急性肺水肿等。血管内溶血也会造成游离的血红蛋白阻塞肾小管,引起急进性肾功能衰竭,甚至因为脏器功能衰竭,导致死亡。血管外溶血往往发生比较慢,血红蛋白降低幅度不重,病人症状因人而异。部分病人表现为面色苍黄、巩膜黄染、胆红素升高,一部分病人出现胆结石、肝脾肿大。
溶血葡萄球菌是什么病
溶血葡萄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是一种细菌,不是疾病。人体如果感染溶血葡萄球菌后,比较容易引起一些感染性疾病,比如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皮肤化脓性感染性疾病、急性胃肠炎,以及急性扁桃体炎等。发病后会引起患者出现明显发烧症状,同时还会伴随有其他身体不适的症状,比如皮肤化脓性感染性疾病,皮肤感染部位就会出现红肿化脓症状。这些感染性疾病,主要会引起一些炎症,不会出现贫血等症状。发病后需要积极配合医生做血常规等方面检查,确诊后积极使用光谱抗生素消炎治疗,一般很快会治愈。
语音时长 01:09

2021-05-20

83123次收听

溶血率正常值是多少
溶血率一般没有正常值范围,但是溶血指数的正常值是1:64。如果溶血指数检查结果大于1:64,发生溶血的概率就非常大。引起溶血的因素比较多,比如孕妇的血型如果是O型血,丈夫的血型不是O型血,怀孕后如果胎儿的血型不是O型血,发生溶血的概率就比较大。其次,如果孕妇是RH血型,怀第二胎分娩的时候,就非常容易引起孕妇出现溶血症等。还有,某些人体内缺乏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如果吃蚕豆后,也容易发生溶血。如果发生溶血现象,非常容易引起身体出现贫血。怀孕有溶血的情况下,需要做溶血指数检查,如果大于1:64,需要及时配合医生对症治疗。
语音时长 01:16

2021-05-20

87705次收听

溶血的概率
一般发生溶血的概率非常小,发生溶血反应的新生儿,90%以上是因为母亲是O型血或者RH阴性血的情况。其次,如果新生儿体内缺乏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长大后如果吃蚕豆,也会引起溶血反应。还有就是输血的时候,如果输入血型不合的血液,就很容易发生溶血反应。但是,这种概率非常的小。因为输血的时候,首先献血者的血液都是会做血型检查。受血者在输血之前,也会做血型检查,而且还会做血型交叉配型检查,用错的概率非常小,所以输血发生溶血的概率也非常小。新生儿如果发生溶血反应,只要能够及时救治,基本都可以治愈。
语音时长 01:13

2021-05-20

77231次收听

溶血性贫血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溶血性贫血主要表现包括血尿、乏力、头痛、心慌气短、呼吸急促等,可出现肝脾肿大症状,按压时肝区有明显疼痛感,皮肤、巩膜等处出现黄染。严重时可出现腹痛、腰痛、高热等症状。
溶血性贫血该如何治疗
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其中包括病因治疗、激素治疗、输血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病情早期患者,主要是进行病因治疗和激素治疗,其中在进行激素治疗时要特别控制剂量。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就建议进行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对患者的身体会造成较大的伤害。
什么人会得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可能是遗传造成的,属于先天遗传性。如果是后天获得性,是因为疾病原因造成。建议去医院做一下检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属于原发类型,病因还不明确,继发类型可以找到病因。该病遗传可能也很大,必须要了解原因及早治疗。
溶血性贫血有哪些表现
如果是急性的溶血性贫血,可能会有急性骨髓功能衰竭的症状,如果是慢性的,可能会有黄疸症状表现,更多患者可能会有四肢酸痛呕吐的情况。
03:09
溶血性贫血的并发症有哪些
溶血性贫血患者没有积极进行治疗,就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严重会出现休克、心功能衰竭、脑出血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出血。黄疸是其中之一,黄疸会导致尿的颜色加深,排的尿像浓茶一样,脸色蜡黄、眼睛巩膜发黄等症状出现。溶血性贫血患者在心脏检查时往往有心率增快、心脏增大、心肌缺血的症状出现,这是因为长期处于贫血状态,心肌缺氧导致了慢性的心力衰竭。除此以外,患者也可能出现精神异常、关节疼痛、痛风等症状。溶血性贫血患者一定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治疗,控制病情,防止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小孩溶血性贫血能治好吗
小孩溶血性贫血能治好。溶血性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破坏加速,或是红细胞膜发生缺陷、血红蛋白异常、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所引起的一类贫血。可分为血管内和血管外溶血两种类型。症状包括皮肤、口唇、眼结膜、手掌及指甲床苍白,肌肉无力,疲倦等。同时伴有黄疸、食欲不振、气喘、头昏、心律加快、怕冷等症。类型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小儿溶血性贫血治疗的越早治疗越好。一部分孩子是可以治愈的,在确定为小儿溶血性贫血时,如果是轻度的溶血性贫血,按照医生嘱咐合理用药、补液较为容易治疗,重度的溶血性贫血需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碱化尿液等预防肾功能衰竭,部分孩子可能需要换血来缓解症状。同时要多吃猪肝、鸡蛋、红豆、红花生、樱桃等食物。
语音时长 01:44

2020-01-09

50931次收听

02:11
胆碱酯酶高是怎么回事
对于高脂饮食、高脂血症肥胖的病人,脂肪肝比较严重的病人,在进行抽血检测时会出现胆碱酯酶的异常升高;其次,某些内分泌的疾病如甲亢或溶血性贫血等,也会出现胆碱酯酶的异常。胆碱酯酶是人体代谢脂肪的一种重要物质,也是反映肝脏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在做检测之前大量进食脂肪,会使肝脏当中的脂肪堆积以及胆碱酯酶的活性升高,而代偿性的来增加肝脏的合成功能,胆碱酯酶的异常升高,可以采取观察,或者通过清淡饮食,改善脂肪肝,改善肝脏的功能之后来进行复查。
溶血性贫血危害大吗
溶血性贫血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血红蛋白的数值和导致溶血性贫血背后疾病的严重程度。血红蛋白数值越重,这个症状越重。血红蛋白数值分为四类:120—160g/L为正常,90—120g/L为轻度贫血,60—90g/L为中度贫血,30—60g/L为重度贫血,小于30g/L为极重度。
语音时长 00:54

2018-09-14

56444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