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镜检红细胞偏高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1-09-0266914次播放
视频内容:
尿镜检的红细胞偏高,如果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首先要考虑是感染性的血尿,通过抗感染,血尿就会消失。
除了感染相关,还有很多其它原因引起的血尿,如尿路结石的出血,或泌尿系统肿瘤引起的出血。还有一些隐匿性的肾炎、IgA肾病等都可能会有血尿,某些浆细胞疾病,也可以反映出血尿的表现。
如果尿镜检出现了红细胞,应该去做形态学的检查,来看是完整的红细胞还是形态异常的红细胞,分辨出血尿的类型。严重的情况下,可以看到尿颜色像洗肉水一样,叫肉眼血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血红蛋白低会引起哪些症状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偏高是什么

体内生成的红细胞,一般来讲是均匀的,是一致的。不同红细胞之间,大小差异是很小的。如果生成的红细胞明显偏离了这种变化,也就是大小不是均匀的,有大的、有小的,这时候就会引起,红细胞分布宽度的标准差偏离于正常范围。一般红细胞分布宽度,是根据很多检查进行计算以后所得到的一个值,并不是直接的测量值。在血红蛋白计数、在红细胞计数正常的情况下,分布宽度的大小一般没有绝对的临床意义。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一些溶血的病人,血液破坏加速、代偿性的红细胞生成、一些不太成熟的、一些偏于幼稚的红细胞会释放入血,就会引起红细胞分布宽度出现变化。一些贫血的病人,比如巨幼细胞贫血或者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的病人,他生成的红细胞大小就会出现一些波动。比如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人,红细胞体积很明显的增大。而小细胞低色素的病人,红细胞生成体积就会很明显的减小,这部分病人也同样会引起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变化。
血红蛋白高危害

血红蛋白高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血红蛋白高对人体可能会有一些危害。首先血红蛋白异常增高的情况下,血液黏稠度也会增加,血流缓慢以后容易产生高粘滞血症,特别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冠心病、心肌梗死、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其次,血红蛋白升高如果是血液系统的病变造成的,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患者出现脸色较红、出现脾脏肿大等症状,长期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还可能诱发胃溃疡、胆囊结石等消化系统的病变,病史超过10年的部分病人,还可能会转变成急性白血病或者是骨髓纤维化,这些疾病的死亡率是比较高的,目前治疗方面相对也比较棘手。当然血红蛋白升高也可以见于正常的人群,如长期高原居住的人会出现血红蛋白高于正常值的情况,但是此时并没有任何的临床症状,此时不需要给予治疗,对人体也没有危害性。血红蛋白的参考值范围有性别差别,男性应该是130-175g/L,女性应该是115-150g/L,新生儿比较高一些,参考范围是170-200g/L。血红蛋白升高的情况下,需要根据临床症状、血常规检查甚至骨髓穿刺检查等分析判断可能的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血红蛋白过高造成的各种并发症。

血常规c反应蛋白偏高怎么回事
血常规检查中有C反应蛋白这个指标,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偏高时可能和以下原因有关系。第一,急性炎症反应,这是最常见的病因,此时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当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结核杆菌等病原菌侵入人体以后,会引起急性感染,感染后6小时左右C反应蛋白就开始升高,C反应蛋白的敏感度很高,特异性差,在感染后48小时内可达高峰,随着治疗体内炎症的逐渐消退后C反应蛋白量会快速下降。C反应蛋白升高往往提示处于急性感染期。第二,C反应蛋白偏高可能和一些风湿免疫性疾病有关系,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强直性脊柱炎等,这些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可以出现C反应蛋白升高。第三,C反应蛋白偏高可能是肿瘤相关疾病造成的,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中度以上程度的升高,需要结合相关肿瘤标志物的检查结果来综合分析可能的病因。第四,一些严重的创伤、损伤等应激状态下也可能会引起C反应蛋白的升高,如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发生急性心梗、冠心病或者脑梗死等,机体有严重组织创伤、坏死的情况,也会出现C反应蛋白升高。在临床上C反应蛋白升高和疾病诊断有关,此外C反应蛋白的定量检查,对于监测疾病的治疗效果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淋巴细胞偏高的危害有哪些
淋巴细胞偏高的危害与引起淋巴细胞偏高的具体原因有密切相关。引起淋巴细胞偏高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病毒性感冒,对人体危害比较小,但是也会造成一些不适,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患者一般会出现发热、咳嗽、咽疼、浑身酸痛、打喷嚏等症状,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以后,感冒症状可以逐渐消失。但是如果是血液系统疾病造成的淋巴细胞偏高,对于人体的危害性就比较大,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由于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大量增殖释放到外周血中,此时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出血、贫血、全身疼痛症状。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死亡率是很高的,严重危害病人的健康。从血常规检查结果看,淋巴细胞升高的幅度不同,代表的疾病不一样,对人体的危害性也不同。如果仅仅是轻度的淋巴细胞偏高,一般没有多大危害,此时就是病毒感染的表现,经过7-10天的抗病毒治疗,身体的各种不适症状就会逐渐消失的。但是血常规检查如果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增多,可能是血液系统的疾病,如急性或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进行外周血形态检查、骨髓穿刺等进行病因诊断,一旦确诊为白血病,一定积极进行治疗,否则会有生命危险。总之,当淋巴细胞偏高时,一定要看一下升高的幅度,看一下病因来分析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同时针对病因积极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将危害降到最低。

血红蛋白偏低是什么病
血红蛋白偏低的原因,主要包括血红蛋白合成的减少和破坏的增加两个大方面。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的原因:第一,最常见于各种类型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铁幼粒细胞贫血等,不同类型的贫血发生机制不同,但是进行血常规检查时都会发现红细胞计数下降、血红蛋白含量偏低。第二,骨髓造血功能异常造成的,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有关系;一些肿瘤疾病患者进行放疗或者化疗期间,也会有骨髓抑制的副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贫血的情况,此时血红蛋白也是偏低的。第三,肾性贫血,如肾功能衰竭期的病人,肾脏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能力下降,此时也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血常规检查也会发现血红蛋白明显偏低。血红蛋白破坏增加的原因:第一,机械性破坏增加,这种情况常见于一些大手术后,如心脏手术,体外循环过程中机械性损伤造成血红蛋白减少,术后一段时间患者有贫血的情况。第二,失血过多的情况下,造成血红蛋白偏低,如外伤大出血、女性月经不调、剖腹产手术等,失血过多造成血红蛋白的下降。第三,溶血性疾病,如蚕豆病,吃了蚕豆以后造成的溶血反应;输血后或者器官移植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也会有急性溶血反应,此时血红蛋白破坏的比较多,也会导致血红蛋白明显下降。

献血是静脉血还是动脉血
献血采静脉血,不采动脉血。血液是不可再生资源,危重病人的抢救,很多时候要用到输血的方法。如果大家都不献血,危重病人的救治可能会受到耽搁。献血时会对献血者进行详细的病史筛查,有心肝肺肾严重疾病人群不能献血;年龄过小或年龄过大人群不能献血。一般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以后,滞留于肝脾的储备血会迅速释放到血管中,不会对献血者造成严重的不适情况。献血前要注意休息,饮食要清淡。献血以后注意不要太劳累,避免感冒。一般经过2~3天的休息,身体就会恢复到献血前的状态。

白细胞才1点多严重吗
白细胞1点多是否严重,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析。白细胞计数在(4.0~10)×/L之间,白细胞1点多确实是很明显的降低。白细胞显著降低的原因常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或者肿瘤放化疗的病人。还要注意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降低到0.5×/L以下,属于粒细胞缺乏,往往感染比较严重,容易出现血流感染,导致血压下降、败血症等,需要紧急提升白细胞。一些药物也常引起白细胞减少,如甲亢病人,特别是使用他巴唑等治疗的病人。对于危重症的白细胞减少,要迅速注射升白细胞药物提升白细胞。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是什么原因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也就是HDL减低,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急性感染、糖尿病、肾病综合征,以及应用雄激素、β受体阻滞剂和孕酮等药物。高密度脂蛋白检测的适应症,包括:一、早期识别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非致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成分检测;二、使用降脂药物治疗反应的监测,在使用降脂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应避免LDL降低,它的正常值为1.03-2.07mmol/L,小于1.0mmol/L则为减少,HDL水平增高有利于外周细胞清除胆固醇就是CHO,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故HDL被认为是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HDL增高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HDL与甘油三酯也就是TG呈负相关,也与冠心病的发病呈负相关。HDL增高还可见于慢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HDL水平低的个体,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大,HDL水平高的个体,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小,故HDL可用于评价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
什么是嗜酸性细胞浸润
引起血小板升高的原因
血小板升高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引起血小板升高的原因是比较多的。当患有川崎病的时候,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了大出血,在手术之后护理不当的时候,就会引起血小板升高。另外,当患者受到了病毒的感染的时候,也会引起血小板升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