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灸操作流程
发布时间:2022-08-2476239次播放
视频内容:
脐灸是临床上针对肚脐周边的一些治疗,是腹泻、消化不良或者调理脾胃常用的一种灸疗方法,可以用灸条、姜片或者蒜片,还有粗盐,这些是辅助灸疗的。
患者仰卧位,把食盐填满整个肚脐,一般都选用颗粒较大的粗盐,也可以用姜片,把姜片上面用牙签多扎一些眼,然后切薄一点,大概像一元的硬币厚度铺在上面,然后拿灸条灸局部的肚脐,让温热通过姜渗透到肚脐里。
同理也可以选择蒜片,也稍微在上面牙签扎一些眼,也放在局部以后通过艾灸回旋灸,也可以选择把艾绒直接铺到姜片上,做这种隔物灸,也可以用温灸器,整个搁好艾绒以后放在肚脐上灸,其实主要的目的就是借助艾灸的温性和药性,所隔物的药性来治疗一些消化不良或脾胃虚寒的疾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如何刮痧后背
临床上遇到一些受凉以后背酸痛、感冒发烧,体温降不下来的患者,都可以采用刮痧后背的方法来治疗。刮痧后背的方式要对后背进行清洁,之后涂抹一些刮痧油,然后用刮痧板针对局部自上而下进行刮拭。刮痧时一般都是单向的刮拭,掌握的距离为五到十公分,通过10-20次刮拭后,能够看到局部出现淤青、淤紫的情况。之后可以继续向下刮拭局部,当后背均出现了痧时,就需要停止刮拭。在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力度,因为每个人对疼痛的耐受力不一样,如果患者比较敏感,刮拭时需要掌握力度,尽量轻柔一些,如果患者耐受力相对较高,刮拭时可以力量大一些。之后要注意避风,适当的喝一些温水,能够促进体内的代谢,也可以更好地改善局部的疼痛、受凉的症状。除此之外,也可以配合拔罐、按摩的手法,能够更好地改善这个患者的症状。

中脘穴
中脘穴的位置中脘穴位于我们的上腹部,位于胸剑联合的下端,与肚脐连线的终点,肚脐上四寸的地方。中脘穴如何取穴病人呈仰卧位,我们先从上方摸到胸骨的末端,胸剑联合的地方,然后另一只手抵在中脘穴上,这个之间的距离是八寸,在人体的正中线上,这条线的中点,就是中碗穴的位置,也就是脐上四寸的位置。中脘穴的功效中脘穴是一个很重要的腧穴,可以治疗很多消化系统的疾病,如胃疼,反酸,烧心,呕吐等。还可以治疗一些肠腹疾病,如肠鸣,泄泻,便秘等。它对治疗失眠,精神分裂症,抑郁等神志疾病也有很好的功效。中脘穴最适合的理疗方法中脘穴可以针灸,也可以按摩和艾灸。针灸时,经过常规消毒后,采用一寸半的毫针,在中脘穴上进针,进针后留针约20分钟。艾灸,适用于虚寒性的病症,用艾灸条,在离皮肤5-10公分的高度,进行温和灸或者回旋灸,以热力渗透,皮肤微微发红为度。用隔姜灸的时候,取一片生姜,用针将生姜打上一些小孔,再将生姜放在中脘穴上,之后将艾壮放到生姜上点燃,一般会连续三壮,也可以根据艾壮的大小来确定。另外,还可以采用按摩的办法,可以用按法,也可以用揉法。中脘穴理疗的频率及最佳时间中脘穴的理疗每天都可以做,只要是适应症就可以。中脘穴的禁忌禁忌暴力进针或者针刺的深度过深,过饱或过饥的时候,也不宜进行。
刮痧有哪些方法

在刮痧操作前,一般要叮嘱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这样便于操作治疗,同时也可以减少患者穿脱衣服的次数。在进行刮痧治疗时,要根据患者各部位的解剖特点,来选取刮痧方法。根据病症的需要决定刮拭的顺序,整体刮拭的顺序是自上而下,从头部、背部、腰部或胸腹部,然后是四肢。背部、腰部以及胸腹部的刮拭,可以根据病情决定刮拭的先后顺序,每个部位一般先刮阳经再刮阴经,先刮身体左侧、再刮身体右侧。头部因为有头发覆盖,所以需要在头发上采用有利于头部刮拭的方法,不必涂抹各种的刮痧润滑剂。每个部位刮拭30次左右,以头皮觉得有发热感为止。面部由自内向外、按照肌肉走向进行刮拭,面部因为出瘀会影响美观,因此手法需要轻柔,忌用重力大面积的刮拭;背部自上而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在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穴;肩部应从颈部开始分别向两侧的肩峰处刮拭;腰部的正中线、胸部正中,从任脉天突穴至膻中穴用刮板自上而下刮拭;腹部由上而下刮拭,可用刮板的整个边缘1/3位置,自左侧依次向右侧进行刮拭;最后是四肢部的刮拭顺序,一般是由远端向近端刮拭;对于皮肤有局部水肿的患者,建议由近端向远端刮拭。
迎香穴的作用与好处有什么
印堂穴的保健方法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合谷穴的作用与功效
从中医范畴上来讲,合谷穴具有止痛、疏风解表、清热、活血通络的功效。作用:缓解感冒引起的头痛、鼻塞,女性妇科疾病、皮肤病,可缓解各种疼痛症状,可降低血压、镇静神经。合谷穴在临床上是一个止痛常用的穴位,有很好的止痛作用。另外,合谷穴还有疏风、解表、清热,能治疗像感冒、头痛、鼻塞不通这些症状;还能够活血通络、祛风解表,治疗月经不调、痛经;还能治疗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科的疾病。合谷穴的应用范围非常的广泛,但应用的最多的还是止痛的作用。平时如果出现头痛、牙痛、痛经等症状不严重时,可以按摩合谷穴缓解疼痛的症状。合谷穴为全身反应的最大刺激点,可以降低血压、镇静神经。
按摩太阳穴的好处及注意事项有什么
膻中穴是什么

列缺穴怎么找
列缺穴在桡骨茎突上方,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裂隙处。列缺穴为手太阴肺经之络穴,自此分支走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桡骨茎突上方,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裂隙处。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以左右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食指尖到达之凹陷处。立掌或侧掌,把指向外上方翘起,先取两筋之间的阳溪穴,阳溪穴上1.5寸的桡骨茎突中部有一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