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心绞痛吃什么药

发布时间:2019-12-1859267次收听

语音内容:

心绞痛药物有两种:预防药物和缓解症状药物。缓解药物主要有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钙离子拮抗剂等;预防药物有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等。

心绞痛发作原因是冠状动脉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暂时心肌缺血缺氧。治疗心绞痛药物分两方面:预防药物和缓解症状药物。

心绞痛发作治疗时,可含服硝酸甘油使心绞痛能得到缓解;β受体阻滞剂可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率、心肌耗氧量,也可缓解心绞痛症状;对变异性心绞痛,可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和钙离子拮抗剂。

对已经狭窄闭塞血管控制再进展药物,应采取预防性药物治疗,最基本药物有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可预防血栓形成,也可稳定粥样斑块,防止病情进一步进展。

对于能引起心绞痛、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脂血症疾病应采取相应药物治疗。改善心肌代谢药物,如曲美他嗪,使缺血心肌代谢得到改善,缓解心绞痛发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02:12
心肌梗死后期保养用药
冠状动脉一阻塞,会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引发心肌梗死。后期保养时,可选择使用通心络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辛伐他汀片等药物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预防再次心梗。通心络胶囊是中成药,能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疏通冠脉血管,改善心肌缺血缺氧,降低心肌缺血的程度,缩小梗死范围,减轻心脏损伤,改善心肌梗死引起的胸闷、胸痛等症状,降低心血管死亡的风险。而且,通心络胶囊还有很好的微血管保护作用,能促进心肌再灌注,降低支架后心肌无复流的发生风险,保护血管内皮,抑制动斑块形成,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药物安全性好,可以长期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能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预防再次心梗。辛伐他汀片能降脂抗炎,稳定斑块,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临床研究证实,通心络胶囊可与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联用,既能提高抗血小板疗效,降低阿司匹林抵抗;又能增强调脂效果,降低他汀类药物用量,还可以增强疏通血管,改善心肌缺血的效果,降低再次心梗的风险。心肌梗死患者还需注意日常保养,要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规律作息,避免劳累,注意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定期复查,有助于预防心肌梗死的复发。
02:24
心绞痛该吃什么药
心绞痛是一种心脏慢性疾病,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导致心肌供血供氧不足。患者可服用通心络胶囊等中成药进行治疗。通心络胶囊可以改善心绞痛症状,不稳定性心绞痛、脑梗死患者使用通心络胶囊可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此外,患者应注意健康饮食、戒烟限酒、避免剧烈运动等措施来预防病情发作。
手术+药物控制心绞痛的再发作
患者男、51岁,因1胸痛10天入院,结合患者体征及相关检查,确诊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先给予患者抗凝、扩冠、调脂、降压治疗,在确定患者无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于介入中心行冠脉支架置入术,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未诉明显不适,胸痛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02:35
心绞痛是哪个部位疼痛
心绞痛大多表现为胸部压榨性疼痛,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可放射至心前区、上肢、下颌咽喉部。心绞痛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压迫、发闷或紧缩性胸痛,主要在胸骨后,可波及整个心前区,持续数分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胸部不适的部位及性质与稳定型心绞痛相似,但通常程度更重,持续时间可达半小时至一小时。胸痛可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生。变异型心绞痛:由冠状动脉痉挛引起。主要表现为安静状态下的心前区疼痛,可伴心律失常及晕厥。出现上述症状时,患者可口服心通口服液,能有效缓解冠心病引起的心痛、胸闷、气短等症。
01:38
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在哪
心绞痛往往由心肌缺血引起。它所引起的胸部不适,通常位于胸骨后,也可以在心前区、咽部、下颌等部位。它的范围往往有手掌或拳头大小,甚至横贯前胸。界限往往欠清。有的患者甚至可以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甚至可以到小手指这样的部位;有些患者不典型,会引发咽部、颈部以及下颌部的紧缩感。一旦发生了心绞痛,要及时就诊,不要贻误病情。
发生心绞痛时该怎么办
心绞痛一般都发生在运动或者劳累的情况,以及生气的时候,突然出现的心前区包括胸骨后的压榨性的疼痛,持续时间一般不是很长,几秒钟或者是几分钟,疼痛还是比较剧烈的,心绞痛的病人多原有就是有冠心病史。如果出现心绞痛,首先要停止运动,这样可以减轻心脏的负担,如果能休息就坐下来或者躺下休息一段时间,可能心绞痛就可以停止。第二如果心绞痛发作的时候,身边有硝酸甘油或者是速效救心等药物,可以采取舌下含服,这样药物可能很快的发挥作用,能缓解心绞痛的症状。同时如果本身经常有心绞痛发作要长期服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比如硝酸酯类的药物,或者是曲美他嗪等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的药物,这些药物都能够缓解心绞痛的发作。当然如果经常心绞痛发作呢最重要一点还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这样才能避免以后发生心梗。
语音时长 01:52

2021-01-15

107344次收听

静息型心绞痛的治疗
静息型心绞痛的治疗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一般处理,需要密切的卧床休息,并且进行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对于比较烦躁不安的,予以吸氧镇静等处理。其次是对症处理,可以选择硝酸脂类的药物缓解心绞痛的症状,并且及时添加钙通道阻滞药等,比如地尔硫卓。最后是予以常规的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如予以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予以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予以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同时予以控制血压及心率,减轻心肌耗氧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立即行心脏冠脉造影检查,必要时予以造影过程中同时行心脏支架植入治疗,待病情稳定后需要继续服用心绞痛方面药物进行预防治疗。
语音时长 01:31

2020-12-10

107210次收听

心绞痛能不能治好
治疗心绞痛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所以患者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总有一日患者一定能摆脱疾病,恢复健康。心绞痛能治好吗?疾病并不可怕,我们要学会如何治疗。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心绞痛该如何治疗。
心绞痛中医如何辨证治疗
中医对于心绞痛的治疗,主要是要根据辨证的结果,有些病人表现为气虚,活动起来就会发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补气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我们通常用的补气的药有党参、黄芪,当然方剂里边有补中益气汤,这是对于有气虚的表现;还有一些病人表现为淤血的一些症状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得要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比如说丹参、丹皮、赤芍、桃仁、红花,这一类活血化瘀的药物。有些病人会有一些痰湿的表现,我们就可以用瓜蒌、薤白等等一些药;还有一些病人表现为寒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用桂枝、高良姜一些温的一些药。总的来说,病人的治疗是要根据病人的具体的情况,需要辨证的分析,进行辨证施治,这样会有更好的疗效。
语音时长 01:36

2019-11-28

54006次收听

心绞痛中医治疗期间注意事项
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来说,在没有发病的情况下,通常与正常人没有差异。心绞痛中药治疗以后,可能患者会出现很长时间没有心绞痛发作,这种情况可能会造成患者误以为冠心病已经治愈,从而造成对疾病本身的忽视,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造成危险。所以,患者即使没有症状的时候,也要告诫自己是冠心病病人,以免出现安全上的问题。
语音时长 00:54

2019-11-28

54542次收听

01:36
中药治疗心绞痛有效果吗
心绞痛病人使用中药治疗以后是否有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判断疗效:第一,患者活动耐量是否提高,有些病人心绞痛可能走100米、200米就发作,但是吃完中药以后,可能日常活动都不会发作心绞痛,只有在负重或者上楼梯这时才会发作心绞痛,这就表明中药的疗效很好;第二,体力是否改善,很多病人吃完中药以后,很快的体力就得到明显的改善;第三,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提高,同时患者自信心也增强。所以,中药治疗不只是从身体上对病人有帮助,在心理上也对病人很有帮助。
心绞痛原因有哪些
心绞痛原因有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堵塞、冠状动脉的痉挛、主动瓣狭窄、左心室肥厚、甲亢或者严重贫血等。一、90%以上的心绞痛是因为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堵塞。二、冠状动脉本身没有阻塞,但是冠状动脉痉挛引起了心绞痛。一些其它原因也和心绞痛有关。比如主动瓣狭窄的病人,在运动过程中,因为心排量的下降可以产生心绞痛。或者是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因为心肌的需氧量加大,也可以产生劳力性心绞痛。还有一些疾病,比如严重的甲亢,导致心脏耗氧量特别大,也可以产生心绞痛。严重贫血的病人,在运动的时候也可以产生类似于心绞痛的症状。所以心绞痛的原因是多因素,不一定全是由冠心病导致,也有一部分是非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
语音时长 01:11

2019-10-10

56464次收听

心绞痛怎么治疗
冠心病患者,可用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滞剂、冠状动脉扩张剂等药物治疗,病情严重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心绞痛发作时要让患者原地休息,并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进行足底按摩等缓解疼痛症状,疼痛严重时需及时就医。
心脏造影后要休息多久
心脏血管造影属于介入治疗的范畴,用股动脉或肘动脉的空心管沿动脉进入心脏的冠状动脉,然后注射造影剂进行心脏造影。一般经桡动脉的24小时候可摘掉止血带,2-3天后可出院,正常生活。一般经桡动脉的24小时候可摘掉止血带,观察没什么大问题的2-3天后可出院,正常生活。
美国稳定性心绞痛临床指南
根据新指南,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应该是稳定型缺血性心脏疾病(IHD)患者的主要干预方式,这些患者干预的主要重点,应为减少早发性心血管死亡和非致死性MI风险,同时保持活动水平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