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气虚吃什么补

发布时间:2021-07-0955574次收听

语音内容:

气虚既可以饮食调养,也可以药物调养,既可以针灸按摩调理,也可以气功、八段锦、运动调理。另外还要注意作息、生活有规律、心情舒畅。最常用的补气药就是黄芪和参类包括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被称为补气圣药,除了补气之外还有生提固表、利尿消肿的作用。所以气虚兼有脏器下垂,像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的人用了更好,自汗浮肿的人用了也比较合适。

人参在参类家族中补气作用最强,为补气第一要药,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作用。其次是党参,作用与人参相似,但是力量稍微弱一些。西洋参、太子参除了补气之外,还有生津养阴功效,所以气阴两虚的人用了更合适。

具有补气作用的食品有乌鸡、牛肉、羊肉、鲫鱼、鳝鱼、泥鳅、山药、莲子、薏米、红豆、小米、糯米、大枣、牛奶、鸡蛋、蜂蜜、蜂王浆等,可以在均衡饮食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这些食品的摄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气虚体质究竟如何调理
气虚体质可通过饮食调理、运动锻炼、中药调理、起居调摄、情志调节等方式改善。气虚体质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久病体虚、过度劳累等因素导致,常表现为气短乏力、自汗、易感冒等症状。
气虚的调理方法有什么
气虚既可以饮食调养,也可以药物调养,既可以针灸按摩调理,也可以气功、八段锦、运动调理。另外还要注意作息、生活有规律、心情舒畅、加强锻炼、提高正气。补气首选还是以食补为主,药物不作为首选。食补可以在均衡饮食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乌鸡、牛肉、羊肉、鲫鱼、鳝鱼、泥鳅、牛奶、鸡蛋、山药、大枣、糯米等。也可以食物跟药物结合做成药膳,补气作用更好。最常用的补气药就是黄芪和参类,包括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等。黄芪被称为补气圣药,除了补气之外,还有生提固表、利尿消肿的作用,所以气虚兼有脏器下垂、自汗浮肿的人用了比较合适。人参在参类家族中补气作用最强,为补气第一要药,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的作用。其次是党参,作用与人参相似,但是力量稍微弱一些,西洋参、太子参除了补气之外,还有生津养阴的功效,所以气阴两虚的人用了更合适。
语音时长 01:43

2021-07-09

77711次收听

气虚血瘀如何处理
气虚血瘀是中医临床的常见证候,是指由于气虚运血无力,血液运行迟滞所表现的证候。中医认为气能行血,气能够推动血液在脉管中正常流动,如果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气的生成不足,或者是消耗太过,就会导致气虚,进而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减弱,就会出现血瘀。临床很多疾病像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脑梗塞、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气虚血瘀都是常见证型。用益气活血的办法治疗,常常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由于气虚血瘀的根本原因是气虚,所以在益气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是治疗气虚血瘀的根本治疗。益气药可以选择黄芪、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等,活血化瘀可以选择桃仁、红花、川芎、丹参、乳香、没药等,有些活血化瘀的药,本身也有一定的益气作用,像红景天、三七。
语音时长 01:38

2021-07-09

80376次收听

女人气虚如何调理
气虚常见的有这么几个原因,一、劳累过度。劳累主要指的是体力上的劳累,如果不注意休息,长期的劳累,体力的劳累过度得不到缓解,就会损伤脾气,脾气不足就会出现食欲不振、倦怠、乏力、活力差,总是喜欢休息的状态。另外可能会出现长期的大便不成形、慢性腹泻、还会容易感冒,感冒以后不容易好拖时间比较久。另外女性患者可能还会出现白带多,白带清稀等等表现。劳累过度可以出现气虚。另外,过用苦寒类的药物,也可以出现气虚,像治疗便秘长期使用泻药,可能会造成脾气不足,苦寒药物使用过多会导致气虚。如果是因为饮食的结构不合理,或者一些药物长期服用导致气虚,把药物停掉。另外改善正常的生活饮食,节律就可以了。
语音时长 01:46

2021-06-25

91882次收听

02:40
气虚血瘀的调理方法有哪些
中医认为气能行血,气能够推动血液在脉管中正常流动。如果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气的生成不足或消耗太过,都会导致气虚,进而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就会减弱,出现血瘀。气虚血瘀的调理首先要补气。补气可以药补或食补,还可以采用气功、八段锦、拔罐、按摩等方法。常用的补气作用的食物和药物有乌鸡、羊肉、大枣、山药、蜂蜜、黄芪、人参等。常用的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和药物有玫瑰花、凌霄花、桃仁、红花等。既能补气,也能够活血的,像红景天、三七。有气虚血郁的人应少用凉食和冷饮,注意保暖,适量的运动。
02:41
气虚血热的症状有哪些
气虚血热既有气虚的症状,也有血热的症状。气虚症状根据气虚的脏腑不同,临床表现也有不同。像肺气虚会有气少喘、动则益甚、咳嗽无力、声音低怯、易于感冒等症状,脾气虚会有四肢肌肉失养的表现,心气虚会有运血无力的症状,肾气虚会有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低下、机体所有的生理活动减弱等症状。血热的第一个症状是血热多属于阳热,阳盛则热的实性,热性病及合并症,并表现出热象。第二个症状是血得热则行,可以使血流加速,而且会使脉道扩张、络脉充血。
02:01
月经推迟是气虚还是血虚
月经推迟或者说月经推后,实际上既是气虚、也是血虚,总体来说是一种气血不足的表现,女性朋友月经周期经常性的不稳,主要还是和现在社会这种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增大所导致的,当然也和饮食习惯相关。月经的推迟主要是气血不足,气血没有达到一定的量,才会往后推,这时候气虚、血虚是同时出现。在治疗上也要以补益气血为主,既要补气、也要补血,药物以补益气血的四物汤,四物汤是一个很老的方药,当归、熟地、川芎、赤芍,这几味药都是补益气血的,对于治疗月经推迟是有效果的。
手淫过度如何恢复元气
手淫原因过度想要恢复元气,要根据不同的病症采取不同的措施。若是经常性出虚汗,可以在医生服指导下服用具有滋阴作用的中成药物改善。如果经常性出现腹泻,则是易于服用,具有壮阳、滋阴类的中成药物改善。而对于慢性前列腺炎,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消炎类的药物,促使炎症反应减轻。
女性气血不足要怎么办
一般特殊的问道了女性的气血不足,肯定就是比较具有月经病特点了,月经的量比较少,颜色也比较淡,周期是延长的,甚至于有一些人,有闭经不来的情况,其他的可能会见到面色的淡白、面色的萎黄,看看她的口唇、舌头以及她的指甲、甲床都是颜色特别淡的。病人经常会有头晕眼花会心慌,睡眠的时候梦比较多,舌头伸出来看看颜色也很淡,如果会摸脉会发现脉比较细弱。首先我们可以用穴位的一个保健,我们可以用艾灸或者是穴位的一个按揉,比如我们的足三里穴,它就是我们人体的一大补穴,它可以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还有中脘、气海这些都有强壮脾胃、补气、养血的作用。另外我们也可以用一些养生茶,比如说气血不足,我们可以用到生黄芪、当归、桂圆、白芍、丹参、大枣,这里头你可以用生黄芪,这是一个补气的,然后在后面那几个药都是补血的,可以在那几个药里头,挑上两位放在一块,用水煮一下,平常没事的时候用它来当茶,这样代茶饮,对我们的补益气血都是有好处的。像这些药里头,我们的桂圆、当归它都是偏温一些的,如果人是偏寒一点的,我们可以血虚,先吃这两味药,如果说这个病人有一些容易上火的,我们就可以在补血的药里头,我们挑丹参、白芍,这两个药是偏寒一点的。再配上大枣和黄芪,这样就达到一个补气养血的作用。如果是在月经期,有一些血快这样情况,我们可以再加一味药叫玫瑰花。中成药里头,我们可以吃到一些八珍颗粒,八珍益母颗粒或者人参归脾丸等等,上面这些药有一些补气生血的功效,但是补药是需要对症的,有外感的症状,或者说有一些内热的,就不要服用。另外孕妇要遵医嘱,脾胃功能差的人要慎用。
语音时长 02:22

2020-02-27

64367次收听

气血两虚的表现
气血两亏的症状主要是指气虚的机能下降和血亏的组织养分的亏损同时存在,气血两虚中医上讲,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两亏在临床上比较多见,特别生理期的妇女,症状有脸色苍白,包括口唇苍白、心慌、心悸失眠,,甚至血亏症状比较厉害,有虚寒的症状,如手脚冷、失落发冷,是见于慢性病或久病血亏失血患者,另外营养不良也有气血不足的表现。
语音时长 01:07

2019-12-18

63161次收听

02:12
气虚有什么症状
气虚是中医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中医说的气其实是人体的重要功能的一种物质。气主要是人体的肾的元气,还有脾胃吸收的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氢气共同组合。气虚以后,气的温煦固涩或者推动功能就下降,表现为乏力、口唇苍白、面色无华、体虚、体寒,甚至说心慌气短等症状就特别明显;另外,气虚和中医的五脏六腑结合起来以后,它的表现就更明显。比方肺气虚会有气短,甚至一动就有点喘。脾气虚,特别容易消化不良、腹胀,所以气虚一定和脏腑关联在一起结合着、辩证来看。
01:57
气血不足症状
气血不足的症状第一个是气虚,比方乏力怕冷,面色苍白,这些就是温煦下降的表现。另一方面就是气血不足,比方指甲或者口唇苍白,女同志月经量少,心慌失眠。另外有些消化系统,比方食欲下降也有时候也能有气血不足的症状,就是说这种心烦失眠乏力,面色苍白月经量少合在一起,我们在临床也是经常碰见的。这时候我们从哪个方面诊断:第一个可以从眼睛。第二个从指甲。第三个从皮肤。还有从一些其他的比方牙龈都能做一些判断。
气虚的症状有哪些
气虚的症状可能有肺气虚、脾气不足、心气不足、肾气虚等。
气虚的表现
肾气虚的人们常常出现腰膝酸软、神情倦怠的症状,而脾气虚会影响患者的消化能力,患者常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表现。如果是肺气虚还会影响患者的呼吸,除了经常气喘、胸闷外还会盗汗。除此之外之外心气虚的患者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人们常出现心悸症状。
气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气虚可能是纵欲过度、熬夜、睡眠时间过长、易怒、饮食不当等原因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