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手淫过度如何恢复元气

30346次浏览

手淫原因过度想要恢复元气,要根据不同的病症采取不同的措施。若是经常性出虚汗,可以在医生服指导下服用具有滋阴作用的中成药物改善。如果经常性出现腹泻,则是易于服用,具有壮阳、滋阴类的中成药物改善。而对于慢性前列腺炎,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消炎类的药物,促使炎症反应减轻。

适当手淫并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但是过度受人危害性则较大。男性长期手淫不仅会导致自身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严重时会影响到正常的性功能,身体也会元气大伤。那么,手淫过度如何恢复元气?

一、出虚汗

长期手淫者经常性会出虚汗,这是肾精亏虚的症状表现。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具有滋阴作用的中成药物改善。

二、腹泻

手淫过度也会影响到脾胃,而脾胃失调则全身运化无力,会出现阴阳双虚之症,所以嗯,应以补阳、理中为主。患者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具有壮阳滋阴类的中成药物改善。

三、慢性前列腺

慢性前列腺炎主要以小腹胀痛,阴囊潮湿,睾丸胀痛、尿急、尿等待、尿分叉等症。况且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消炎类的药物促使局部炎症反应减轻,改善不良症状。
手淫过度想要恢复元气,不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实际病情选择服用恰当的药物改善,同时也要注意戒掉过度手淫的习惯,也可以在饮食上多吃一些具有补肾壮阳作用的食物。

相关推荐

孕妇气虚怎么调理
孕妇气虚可通过饮食调理、中医调理、适度运动、调整作息、心理疏导等方式改善。气虚可能与先天禀赋不足、过度劳累、营养摄入不足、慢性疾病损耗、妊娠反应剧烈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气短、头晕、易出汗、食欲不振等症状。
气虚体质究竟如何调理
气虚体质可通过饮食调理、运动锻炼、中药调理、起居调摄、情志调节等方式改善。气虚体质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久病体虚、过度劳累等因素导致,常表现为气短乏力、自汗、易感冒等症状。
冬天手脚冰凉出汗是怎么回事
冬天手脚冰凉出汗可能与气血不足、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雷诺综合征等因素有关。可通过保暖措施、中药调理、西药治疗等方式改善。
气虚有什么症状
气虚临床上常见有心气虚、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症状表现有所不同。心气虚的症状是心悸、气短、多汗、劳累以后这症状会加重,神疲体倦、舌淡。肺气虚会表现为短气、自汗、声音低怯、咳嗽、气喘、胸闷、容易感冒,严重的会出现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脾气虚可以见到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形体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质一般是淡的,舌苔是薄白的。肾气虚临床上常见有三组症状,一组是一般的肾气虚的表现,像腰膝酸软无力、神疲乏力、面色淡白、舌质是淡白的,儿童会有生长发育的迟缓。第二组症状是肾气不固的表现,除一般的肾气虚症之外,还会有小便频数清长或者是小便淋漓不尽、夜尿多、遗尿或者是男子出现遗精、早泄,女子带下清晰、量多或者是月经淋漓不尽或者是胎动不安、滑胎、胎停育。第三组是肾不纳气的表现,是在肾气不固的基础上,见到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气短、动则喘甚。
语音时长 02:05

2021-07-09

73877次收听

气虚阴虚如何调理
气虚、阴虚又称作气阴两虚,就是既有气虚又有阴虚,既有倦怠乏力、心慌气短、容易出汗、感冒、抵抗力下降等气虚的症状。又有身体燥热、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盗汗、五心烦热、大便干结等阴虚的表现。调理的时候要注意补气不伤阴,养阴不伤气,有一些峻补的益气药,也就是补益作用很强的药物,像人参、黄芪,补气作用虽然强,但是因为药性偏温,常常会引起上火,上火又会损伤阴液。所以气阴两虚的人不作为首选,或者是在使用的时候适当加几味清热养阴的药物,反佐一下补药的热性,补阴药大多有一定的滋腻性,容易伤及胃气,在使用的时候也要注意保护胃气。常用的既能补气又能养阴生津的药物有西洋参、太子参、山药、枸杞、南沙参、黄精等。气虚、阴虚的人饮食上可以适当地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生津止咳的食物,像大枣、蜂蜜、西瓜、哈密瓜、苹果、梨、山竹以及新鲜的蔬菜等,尽量少吃过于辛辣的食物,像酒、辣椒、羊肉、麻辣烫等等。
语音时长 02:04

2021-07-09

70006次收听

月经推迟的原因是气虚还是血虚
月经推迟或者说月经推后,实际上既是气虚、也是血虚,总体来说是一种气血不足的表现,女性朋友月经周期经常性的不稳,主要还是和现在社会这种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增大所导致的,当然也和饮食习惯相关,过食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也会导致月经周期的不稳,月经的推迟主要是气血不足,气血没有达到一定的量,才会往后推,这时候气虚、血虚是同时出现。在治疗上也要以补益气血为主,既要补气、也要补血,药物以补益气血的四物汤,四物汤是一个很老的方药,当归、熟地、川芎、赤芍,这几味药都是补益气血的,对于治疗月经推迟是有效果的。
语音时长 01:23

2021-06-25

108239次收听

02:10
肝气虚怎么办
肝气虚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因为肝主要是以血虚为主,肝气虚临床表现有口干、口苦、情绪急躁,女性月经不调、痛经、不易受孕,男子会有疝气、阳痿、早泄的表现。补益肝气要先调养脾胃、补益肝肾来共同处理,单纯的补肝实际上药物并不多,都是以肝肾同补,脾胃一起治疗。对于我们自己如果有了肝气不足的表现,应该注意休息,同时加强体育锻炼,不要熬夜,减轻自己的工作生活压力,不要过多的耗损肝肾之气。首先不耗损了,再去治疗,再去补益,才会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另外少生气控制情绪是非常关键的。
02:16
阳气虚的症状有哪些
阳气虚的表现,阳气损伤程度不同,症状不同。比如主要是以气虚为主的,可能会见到身体的虚弱、气短,没有力气、语声低微。有一些比较气虚明显的病人,说话声音量很低且懒得说话,面色苍白,有头晕、自汗的情况,容易感冒,并且会有肚子胀、肚子坠的情况。严重气虚,还会出现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脱垂性的疾病出现。如果是气虚更进一步损伤阳虚,除了有气虚症状,还可见像腰膝酸软、手脚冰凉,大便溏泄或五更泄,还可能伴有生殖系统问题。所以根据损伤程度的不同,症状是渐进加重的。
02:22
女性气虚的症状有哪些
关于五脏六腑的气虚,常见的是肺气虚、脾气虚和肾气虚。肺气虚主要是出现呼吸状态改变,肺气不足会出现呼吸困难,主要以气短为主要表现。另外,一活动就加重,活动时气短更加明显。另外,还容易出汗,稍微活动就出汗。另外,还会出现脾气虚的表现,脾胃气虚会出现食欲不振、纳呆、不想吃东西、饭量比较小。如果强行吃食物,就会出现腹胀、腹泻、长期大便不成形。另外,身体可能水分比较多,像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严重会出现水肿。肾气虚的表现主要是小便改变、小便频数、小便清长,严重会出现双下肢的水肿。
鼻尖容易出汗
鼻尖容易出汗和精神过于紧张或者焦虑有关系,儿童、青少年以及心理素质差的人更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如果有肺气不足和气虚的问题,鼻尖也容易出汗。除此之外,患上局部多汗症也会导致鼻尖出汗的现象。
03:31
气血不足喝什么好
气血不足如果以气虚为主,如气短乏力、不耐劳,劳累后各种气短症状加重,自汗出,还可能会有脏器脱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等病症,可以用生黄芪、生甘草泡水。如果以血虚为主,如面色淡白或萎黄,口唇、舌头、指甲色淡,经常头晕眼花、心慌、多梦,妇女可见月经量少、月经色淡、月经后拖、周期延长等,如果以这些症状为主,可以用当归、白芍、丹参、桂圆、大枣等泡水。如果有外感病邪,如感冒、嗓子疼或发烧,身体有内热的时候,不要用上面这些药,外邪不适合用补药。脾胃功能比较差的人慎用补药,脾胃功能消化不了,反而会增加腹胀等症状。
气血两亏如何调理
气血两亏中医上说主要是气血不足引起的,面色苍白,乏力,月经量少,这些是气血两亏的表现。首先我们从是原因上,一个是可以揪原因上有没有月经过多,营养不良,慢性胃炎或者说缺铁性贫血这些原因。另外就是说第二个,其实食疗上我们可以吃一些益气补血的药,比方桂圆,羊肉,另外一些中药比如黄芪,当归,成药四物汤,八珍汤,还有当归补血汤,这些都是补气养血的药也可以用,另外有一些保健品,像阿胶或者说阿胶浆,这些都能对补气养血都有好处。所以我们气血两亏的时候,一定从原因从食疗和药物上可以做一些调理。
语音时长 01:10

2019-12-18

59752次收听

02:12
气虚有什么症状
气虚是中医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中医说的气其实是人体的重要功能的一种物质。气主要是人体的肾的元气,还有脾胃吸收的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氢气共同组合。气虚以后,气的温煦固涩或者推动功能就下降,表现为乏力、口唇苍白、面色无华、体虚、体寒,甚至说心慌气短等症状就特别明显;另外,气虚和中医的五脏六腑结合起来以后,它的表现就更明显。比方肺气虚会有气短,甚至一动就有点喘。脾气虚,特别容易消化不良、腹胀,所以气虚一定和脏腑关联在一起结合着、辩证来看。
宝宝容易出汗是怎么回事
宝宝容易出汗这种情况有很多宝妈都遇到过,一般出汗就是因为天气原因,因为天气炎热就会造成宝宝出汗的情况。在加上环境原因,比如熟悉的人,看见了总喜欢抱一抱,玩闹多了就会出汗。还有就是生理原因,宝宝小,但是运动量不小,一些爱闹的宝宝更是会折腾,这样就很容易出汗。
气虚吃哪些药
气虚患者可以服用四君子汤、玉屏风散、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一、肺气虚证候:短气自汗、咳嗽气喘、胸闷,易于感冒,甚至水肿,小便不利。则需要补益肺气。主方为四君子汤和玉屏风散。方药由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黄芪、防风等。二、脾气虚,一般的脾气虚证证候: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无力,体型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弱。需要健脾益气。主方为六君子汤。方药有党参、茯苓、白术、甘草、法半夏、陈皮。三、中气下陷证证候:脘腹重坠作胀,食入益甚,肛门重坠,甚或脱肛,或女性子宫下垂,小便混浊,伴见少气乏力。则需要补中益气。主方为补中益气汤。方药有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升麻、柴胡、当归、半法夏、陈皮。
语音时长 01:57

2019-09-04

58865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