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什么病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主动脉壁内膜撕裂导致血液进入血管壁中层形成的致命性疾病,需立即就医。主要诱因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和遗传性结缔组织病,治疗手段涵盖药物控制、介入手术和开放修复。
1. 遗传因素
马凡综合征、埃勒斯-当洛斯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会导致主动脉壁结构异常。这类患者血管中层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发育缺陷,血管壁承受压力能力显著下降。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进行心脏彩超或CT血管造影检查,妊娠期女性需加强血压监测。
2. 环境因素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是首要诱因,血压波动会持续冲击血管内膜。寒冷刺激引发的血管痉挛、突然剧烈运动产生的剪切力都可能诱发撕裂。建筑工人、运动员等职业群体应注意劳逸结合,冬季外出时做好颈部及胸部保暖。
3. 生理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壁弹性减弱,糖尿病患者血管脆性增加风险提升3倍。男性发病率是女性2-3倍,50-70岁为高发年龄段。更年期后女性失去雌激素保护,需每半年检查血脂四项,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4. 外伤与医源性损伤
车祸撞击、高处坠落等外力可直接造成主动脉损伤。心脏导管手术、主动脉球囊反搏等操作可能意外损伤血管内膜。进行过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如出现撕裂样胸痛应立即复查增强CT。
治疗方式分为三个层级:
药物方案首选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配合硝普钠将心率控制在60次/分以下。疼痛剧烈时使用吗啡镇痛,避免血压骤升。
介入治疗包括:
- 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微创封堵破口
- 分支血管开窗术:重建重要分支血流
- 烟囱技术:平行支架保护重要脏器供血
外科手术适用于升主动脉病变:
- 孙氏手术:置换主动脉弓并重建分支
- 象鼻手术:分期处理广泛病变
- 带瓣管道置换: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适用
术后需终身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避免提重物超过5公斤。建议配备智能手环监测实时心率,保持排便通畅。突发背部放射性疼痛时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呼叫急救。早期识别和专科治疗可使生存率提升至90%以上,延误治疗者48小时内死亡率每小时增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