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前的5分钟身体经历了什么

急救知识编辑 健康陪伴者
13次浏览

关键词: #猝死 #身体

猝死发生前5分钟,身体通常经历心脏骤停、脑缺氧和意识丧失三个阶段,核心机制是心脑供血突然中断。关键诱因包括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或肺栓塞,需立即心肺复苏并使用AED除颤。

1.心脏骤停阶段

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速是最常见诱因,约占80%。心肌电活动紊乱导致泵血功能停止,心电图显示杂乱波形。冠心病患者突发斑块破裂时,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完全堵塞冠状动脉,心肌细胞在缺血5分钟后开始不可逆坏死。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可能出现广泛心肌水肿,心输出量骤降至正常值的30%以下。

2.脑缺氧进程

心脏停跳10秒即出现意识丧失,脑血流中断20秒后脑电活动消失。海马体对缺氧最敏感,缺氧3分钟将造成记忆功能损伤。脑干呼吸中枢缺氧30秒后自主呼吸停止,瞳孔开始散大。此时患者可能出现濒死感,部分幸存者回忆称有隧道视觉或灵魂出体感。

3.器官衰竭连锁反应

血液循环停止后,肝脏2分钟即出现转氨酶升高,肾脏5分钟产生肌酐上升。骨骼肌细胞膜钠钾泵失效,大量钾离子释放入血引发高钾血症。乳酸堆积使动脉血pH值在5分钟内降至7.0以下,内环境紊乱加速器官功能衰竭。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严重酸中毒。

4.急救黄金窗口

目击者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对室颤的除颤成功率随时间每分钟下降7-10%。肾上腺素每3-5分钟静脉注射1mg,胺碘酮用于顽固性室颤。急救人员需建立高级气道,进行气管插管或使用喉罩。

5.高危人群预防策略

冠心病患者应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控制LDL-C小于1.8mmol/L。长QT综合征患者避免使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运动员需筛查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结合心脏超声检查。办公室人群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避免连续12小时工作引发的应激性心肌病。

猝死前的5分钟是逆转生死的关键期,社区AED配置率提升至5台/万人可显著提高生存率。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运动负荷试验,有家族史者需做基因检测。掌握心肺复苏技能和识别猝死前兆如胸闷、冷汗、心悸,能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