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呼吸的正确方法是呼还是吸

关键词: #呼吸
关键词: #呼吸
人工呼吸的正确操作是向患者口内吹气(呼),通过外力帮助其肺部扩张实现被动吸气。核心步骤包括开放气道、捏鼻密封、匀速吹气、观察胸廓起伏。
1. 操作原理与生理基础
人工呼吸利用正压通气原理,当施救者吹入气体时,患者膈肌下移使胸腔负压增大,此时外界空气通过口鼻进入肺部。成人每次吹气量约500-700ml,持续时间1秒以上,频率10-12次/分钟。儿童需减少吹气量至300-500ml,婴儿采用口鼻覆盖法吹气。
2. 标准化操作流程
清理口腔异物后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施救者深吸气后紧贴患者口部,用拇指食指捏住其鼻翼防止漏气。吹气时观察胸廓是否抬起,吹毕立即松开鼻腔让气体被动排出。心肺复苏时每30次胸外按压配合2次人工呼吸,使用防护面膜可降低感染风险。
3. 常见错误纠正
过度通气会导致胃胀气,吹气量控制在可见胸廓起伏即可。未开放气道时吹气效率下降60%,需确保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地面。溺水者需先清除呼吸道积水,电击伤患者确认脱离电源后再施救。培训时使用安妮模型可掌握正确的吹气力度和节奏。
掌握人工呼吸技术能在急救黄金4分钟内维持血氧浓度,建议通过红十字会等机构考取急救证书。定期参加复训能保持肌肉记忆,家庭可备应急呼吸面罩。正确实施时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可维持在90%以上,为专业抢救争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