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釉质发育不全 (56)

牙釉质发育不全是牙齿发育期间釉质形成障碍导致的牙齿结构异常,主要与遗传因素、全身性疾病、局部感染或营养缺乏有关。改善方法包括氟化物治疗、树脂修复及全冠修复,日常需加强口腔护理。
1. 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釉质形成相关基因突变,如AMELX、ENAM等基因异常,导致釉质基质蛋白合成障碍。这类情况往往表现为家族性发病,乳牙和恒牙均可能受累。基因检测可辅助诊断,但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需重点进行预防性保护。
2. 全身性疾病
婴幼儿期患麻疹、水痘等发热性疾病,或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会干扰成釉细胞功能。这类患者牙齿表面常见横向凹陷或沟纹,多累及同期发育的牙位。建议儿童期定期口腔检查,及时补充维生素AD制剂。
3. 局部感染
乳牙根尖周炎可能影响下方恒牙胚发育,导致特纳牙(单个牙釉质发育不全)。常见于前磨牙区,表现为黄褐色斑块或釉质缺损。需要拍摄X线片评估感染程度,必要时进行乳牙根管治疗或拔除。
4. 营养缺乏
孕期钙磷代谢异常或婴幼儿期严重营养不良会影响釉质矿化。这类釉质缺陷多表现为弥漫性白垩色改变,质地疏松易磨损。孕妇应保证每日1200mg钙摄入,婴幼儿需及时添加富含钙质的辅食。
治疗方法:
• 氟化钠凝胶可增强釉质抗酸能力,每季度专业涂氟一次
• 复合树脂充填适用于小范围缺损,选择3M ESPE或松风等品牌流动树脂
• 全瓷冠修复用于严重缺损,推荐二硅酸锂玻璃陶瓷(E.max)或氧化锆材料
日常护理使用含1450ppm氟化物的牙膏,避免酸性饮料长期接触牙齿。釉质发育不全的牙齿更易发生龋坏,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专业检查,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