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湿疹的中医治疗以清热利湿、养血润燥为主,常用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外洗、针灸及饮食调理。核心在于辨证施治,根据湿热型、脾虚型或血虚风燥型选择不同方案。
1. 中药内服
湿热型湿疹表现为红斑、水疱、渗液,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含龙胆草、黄芩等清热利湿成分。脾虚型患者皮肤粗糙脱屑,推荐除湿胃苓汤,含白术、茯苓健脾化湿。血虚风燥型常见于慢性湿疹,当归饮子配合生地、丹参养血润肤。
2. 外治疗法
急性期渗出可用马齿苋、黄柏煎汤冷敷,每日2次。干燥型湿疹适用青黛散调麻油外涂。艾叶、苦参各30克煮水熏洗,适合顽固性瘙痒。注意外用药需避开溃烂皮肤。
3. 针灸疗法
体针选取曲池、血海、三阴交等穴位,配合大椎穴放血治疗急性发作。耳穴贴压选取肺、脾、内分泌等反射区,每周更换2次。火针点刺局部皮损对肥厚性湿疹有效。
4. 饮食调理
湿热体质避免芒果、海鲜等发物,推荐赤小豆薏仁粥。血虚者多食黑芝麻、核桃仁滋养肌肤。日常可用土茯苓30克、瘦肉煲汤,每周3次辅助祛湿。忌食辛辣烧烤及酒精饮品。
中医治疗湿疹需坚持3个月以上疗程,配合避免搔抓、调节情绪。严重渗出或感染需及时中西医结合处理。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选择纯棉衣物减少摩擦刺激,有助于控制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