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症状有哪些

埃博拉病毒感染早期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头痛、肌肉酸痛,随后出现呕吐、腹泻及出血倾向,需立即就医隔离治疗。该病潜伏期2-21天,致死率可达90%,早期识别对防控至关重要。
1. 早期症状
发病初期表现为流感样症状,体温迅速升至38.6℃以上,伴随严重额叶头痛。约70%患者出现关节和肌肉疼痛,尤以腰背部明显。这些非特异性症状易被误诊为疟疾或伤寒,但病情会在24-48小时内急剧恶化。
2. 消化道症状
病程第3天左右出现严重胃肠道反应。持续性呕吐每日可达5-10次,腹泻呈水样便且可能带血。部分患者出现腹痛及吞咽困难,导致严重脱水。此时患者传染性极强,呕吐物和粪便均含大量病毒。
3. 出血表现
典型出血症状多在病程第5-7天显现。包括牙龈渗血、鼻衄、结膜出血,严重者出现呕血、血便或阴道出血。皮肤可见瘀点瘀斑,注射部位可能出现难以止血的渗血。但需注意约18%病例始终不出现明显出血。
4. 多系统损害
病毒会攻击多个器官系统。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意识模糊、癫痫发作;呼吸系统可能出现胸痛和呼吸困难;约50%患者出现特征性麻疹样皮疹。肝肾功能损伤表现为黄疸、少尿,实验室检查可见转氨酶显著升高。
埃博拉病毒感染属于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任何疑似病例都需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进行确诊。目前支持治疗是主要手段,包括静脉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控制出血、处理继发感染。实验性药物如单克隆抗体Inmazeb、再生元抗体鸡尾酒疗法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接触者必须严格隔离观察21天,所有污染物需经高压灭菌处理。预防关键在于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及患者体液,疫区人员应穿戴全套防护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