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延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经期延长可能由激素失调、子宫病变、凝血功能障碍或生活方式因素引起,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药物调理、手术治疗或生活习惯调整。
1. 激素失调
黄体功能不足或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导致子宫内膜脱落不规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因排卵障碍,雌激素持续刺激内膜增生。口服短效避孕药可调节周期,地屈孕酮能补充黄体功能,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月经第2-4天检测性激素六项可明确诊断。
2. 子宫器质病变
子宫肌瘤尤其是黏膜下肌瘤会增大宫腔面积。子宫内膜息肉妨碍子宫收缩止血,子宫腺肌症导致内膜修复延迟。宫腔镜可切除息肉或肌瘤,曼月乐环释放孕激素抑制内膜增生,严重病例需子宫动脉栓塞术。超声检查能发现大多数结构异常。
3. 凝血功能异常
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影响凝血机制。维生素K缺乏影响凝血因子合成,可补充菠菜、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K食物。确诊需检查凝血四项和血小板计数,严重出血需输注血小板或新鲜冰冻血浆。
4. 生活方式因素
过度节食导致雌激素合成不足,体脂率低于17%易出现月经紊乱。高强度运动促使雄激素升高,建议每周有氧运动不超过5小时。心理压力通过下丘脑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正念冥想和规律作息有助于恢复周期。
持续超过7天的经期延长可能引发贫血,血红蛋白低于110g/L需服用铁剂。记录月经日记帮助医生判断出血模式,突然出现的经期延长伴腹痛需排除宫外孕。40岁以上女性出现该症状建议子宫内膜活检排除恶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