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慢有什么危害,要怎么办

关键词: #心跳
关键词: #心跳
心跳过慢可能引发供血不足,严重时导致晕厥或猝死,需根据病因采取药物、起搏器或生活方式调整。常见原因包括窦房结病变、药物副作用、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1. 窦房结功能异常
心脏天然起搏器窦房结若出现病变,会导致每分钟心跳少于60次。运动员或长期锻炼者可能出现生理性心动过缓,无需治疗。病理性情况需心电图确诊,严重者安装永久起搏器,如双腔起搏器、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等。
2. 药物因素影响
部分降压药如倍他乐克、地高辛等可能引发心率下降。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期间应定期监测,医生可能调整剂量或更换为氨碘酮等对心率影响较小的药物。突然停药可能引发反跳性心动过速,需遵医嘱逐步减量。
3. 内分泌代谢紊乱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常伴心跳缓慢,补充优甲乐可改善。电解质失衡如高钾血症需静脉注射钙剂和胰岛素处理。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引发的心率异常,需严格控制血糖,使用甲钴胺营养神经。
4. 生活方式干预
每天30分钟快走或游泳能增强心脏功能,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增加富含镁的坚果和深绿色蔬菜,限制每天咖啡因摄入不超过200mg。练习腹式呼吸训练,每分钟6-8次深呼吸可改善自主神经调节。
持续心率低于40次/分钟或伴随眼前发黑、胸闷症状应立即就医。定期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引发晕厥。合理治疗前提下,多数心动过缓患者可维持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