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是左边痛还是右边痛

阑尾炎典型疼痛位于右下腹,医学上称为麦氏点压痛。疼痛位置差异主要与阑尾解剖变异、炎症发展阶段及个体差异有关。
1、典型位置:
约70%患者表现为右下腹麦氏点压痛,该点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处。初期可能先出现脐周或上腹隐痛,6-8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这是内脏神经与体表神经传导差异所致。伴随症状包括恶心呕吐、低热、食欲减退。
2、解剖变异:
盆腔位阑尾可表现为耻骨上区疼痛,盲肠后位阑尾可能引起右侧腰痛,肝下位阑尾易与胆囊炎混淆。胚胎发育过程中肠旋转异常可能导致阑尾位置完全左移,但这种情况发生率不足0.1%。变异位置阑尾炎常需影像学检查确诊。
3、炎症阶段:
早期内脏神经牵涉痛定位模糊,多表现为脐周阵发性绞痛。随着炎症波及腹膜壁层,疼痛固定于右下腹并持续加重。化脓坏疽时可能出现全腹压痛,穿孔后疼痛可暂时减轻但全身症状恶化。
4、特殊人群:
儿童因大网膜发育不全,疼痛定位常不典型且进展迅速。孕妇子宫增大可使阑尾移位至右上腹,老年人痛觉迟钝可能仅表现为腹胀。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阑尾坏疽但疼痛较轻。
5、鉴别要点:
右侧输尿管结石呈绞痛并向会阴放射,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起病急骤,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儿童。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等体格检查有助于鉴别,血常规显示中性粒细胞升高支持感染诊断。
出现持续腹痛应及时就医,避免剧烈运动或自行服用止痛药。恢复期选择低纤维饮食如米粥、软面条,逐步增加蒸蛋、嫩豆腐等优质蛋白。术后三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定期复查血常规观察炎症指标。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活动可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预防粘连性肠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