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携带狂犬病的猫抓伤症状

关键词: #症状
关键词: #症状
被携带狂犬病毒的猫抓伤后可能出现局部疼痛、发热、恐水等症状。狂犬病暴露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伤口异常感、进行性麻痹、精神行为异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恐水怕风。
约80%患者在原抓伤处出现特异性神经症状,表现为伤口及周边皮肤麻木、刺痛或蚁走感,此为病毒沿神经末梢向中枢神经系统蔓延的早期征象。此时需立即用肥皂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并尽快接种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病毒侵袭运动神经元会导致肢体无力或瘫痪,通常从受伤肢体开始发展至全身。伴随肌肉痉挛和吞咽困难,此阶段病毒已侵入脊髓前角细胞。需在出现前驱症状时立即就医,采用镇静剂控制痉挛并维持呼吸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出现焦虑躁动、幻觉等精神症状,可能伴有攻击性行为。此时病毒已在脑组织大量复制,需在负压病房进行隔离治疗,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控制狂躁发作。
表现为大量流涎、出汗异常、血压波动等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因病毒损害下丘脑自主神经中枢所致,临床需进行心电监护并静脉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
特征性咽喉肌痉挛导致饮水时呛咳,甚至听到水声即诱发抽搐,伴随气流恐惧现象。此为脑干受损的典型表现,一旦出现提示病情进入终末期,死亡率接近100%。
暴露后预防至关重要,除规范清洗伤口和免疫接种外,伤后三个月内应避免剧烈运动及饮酒。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促进抗体生成,推荐每日食用鸡蛋、鱼肉等易消化高蛋白食物,配合猕猴桃、鲜枣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增强免疫力。保持伤口干燥清洁,观察期间出现发热或伤口红肿需立即复诊。狂犬病潜伏期通常1-3个月,但短可至一周,长可达数年,期间需定期监测抗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