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结石性胆囊炎 结石性胆囊炎基本常识认识

结石性胆囊炎是胆囊内结石阻塞胆管引发的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该疾病通常由胆囊结石嵌顿、细菌感染、胆汁淤积、胆囊壁缺血及代谢异常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药物解痉镇痛、抗生素治疗、胆囊切除术、经皮胆囊造瘘及中医调理等方式干预。
胆囊颈部或胆总管被结石阻塞是主要诱因。结石卡顿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胆囊内压力升高引发炎症。典型表现为进食油腻食物后突发右上腹绞痛,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急性发作期需禁食并静脉补液,慢性患者建议低脂饮食以减少胆囊收缩刺激。
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等肠道细菌逆行感染是常见并发症。胆汁淤积为细菌繁殖创造条件,患者可能出现寒战高热、白细胞升高等全身感染征象。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头孢曲松、甲硝唑等抗生素,严重感染需联合用药并延长疗程。
长期胆汁成分代谢异常促使胆固醇过饱和析出形成结石。肥胖、高脂饮食、快速减肥等因素可加重胆汁淤积。临床常见饭后腹胀、消化不良等非特异性症状。熊去氧胆酸等利胆药物可改善胆汁成分,但需持续服用3-6个月才能溶解部分胆固醇结石。
胆囊内压力骤增会导致血管受压缺血,严重时可引发胆囊坏疽或穿孔。患者疼痛持续超过24小时伴腹膜刺激征提示病情危重。增强CT检查可明确胆囊壁血供情况,一旦确诊缺血性改变需急诊手术切除胆囊。
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患者胆汁胆固醇含量增高。雌激素水平变化也使女性更易患病,妊娠期发病率可达普通人群的3倍。调节血糖血脂的基础治疗至关重要,建议定期超声监测胆囊变化。
预防结石性胆囊炎需建立规律饮食习惯,每日保证适量坚果、深海鱼类等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避免长期空腹或暴饮暴食。适度有氧运动可促进胆汁排空,推荐每周3次30分钟快走或游泳。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体检筛查胆囊结石,出现持续性右上腹不适需及时就诊。术后患者需逐步过渡到低脂高纤维饮食,注意补充脂溶性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