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的方法有哪些

急救知识编辑 医语暖心
25次浏览

关键词: #中毒

预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的方法主要有注意食品储存条件、避免食用变质食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正确加工食材、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1、注意储存:

米酵菌酸毒素易在潮湿温暖环境中产生,谷物类食品应储存在干燥通风处,湿度控制在65%以下,温度低于20摄氏度可有效抑制霉菌生长。开封后的米面类食品建议密封保存,避免与空气长期接触。夏季高温季节需缩短粮食储存周期,家庭储粮建议不超过3个月。

2、拒食变质:

霉变食品是米酵菌酸毒素主要来源,发现米面出现结块、变色、霉斑或产生哈喇味时应立即丢弃。发酵类食品如玉米面、糯米制品变质后毒性更强,浸泡后水面出现油膜状物质提示可能污染。婴幼儿、孕妇及老年人更应避免食用存放时间过长的粮食制品。

3、正规采购:

选择具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商家购买粮食,散装米面需查看保质期与储存环境。购买预包装食品要检查密封完整性,注意产品执行标准号与生产许可证编号。农村地区慎购路边摊贩的自制发酵米面食品,这类食品往往缺乏规范杀菌工艺。

4、科学加工:

粮食加工前可进行淘洗筛选,去除霉变颗粒。制作发酵食品时应控制发酵温度在25-30摄氏度,时间不超过72小时。高温蒸煮可部分破坏毒素,100摄氏度以上持续加热20分钟以上能降低毒性。避免使用发霉原料制作酒酿、酸汤子等传统发酵食品。

5、增强意识:

了解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的呕吐头晕等早期症状,发现异常立即停止食用并就医。家庭厨房保持刀具、砧板清洁干燥,避免交叉污染。定期检查储粮容器,霉变率超过5%的整批粮食建议废弃。外出就餐避免点食存放时间不明的糯米制品。

日常饮食建议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其中的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毒素代谢。适当运动可增强肝脏解毒功能,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锻炼。储存粮食时可放置食品级干燥剂,定期翻动通风。出现疑似中毒症状应立即催吐并保留剩余食物样本供检测,及时就医时可携带污染食品帮助医生快速判断毒素类型。特殊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避免食用隔夜发酵米面食品。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