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触电致死是由于肝脏受损吗

急救知识编辑 医心科普
68次浏览

关键词: #肝脏

人体触电致死主要由电流直接干扰心脏电活动导致心室颤动或呼吸肌麻痹引起,与肝脏受损无直接因果关系。触电致死机制涉及电流路径、电压强度、持续时间、个体差异及急救时效五个关键因素。

1、电流路径:

电流经心脏区域(如左手到右脚)时,仅需50毫安即可诱发心室颤动。胸腔内电流会干扰窦房结节律,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丧失。而肝脏位于右上腹,非电流常规路径,除非高压电击造成广泛组织灼伤才可能间接影响肝功能

2、电压强度:

220伏以上交流电更易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工业用电(380伏)致死率显著增高。高压电(1000伏以上)可导致深度烧伤伴横纹肌溶解,此时肝脏可能因肌红蛋白毒性继发损伤,但属晚期并发症而非直接死因。

3、持续时间:

触电超过200毫秒即可能造成不可逆损害。持续1秒以上的电流接触会使心肌细胞去极化紊乱,呼吸中枢抑制先于肝脏代谢衰竭出现。动物实验显示,电击后3分钟未复苏者主要死于脑缺氧而非脏器衰竭。

4、个体差异:

儿童因身体含水量高、电阻低更易发生严重电损伤。存在基础心脏病者触电时心室颤动阈值降低,而肝硬化患者触电后死亡风险增加主要与凝血功能障碍相关,非肝脏本身电生理效应所致。

5、急救时效:

触电后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可提高生存率至50%以上,延迟处理则多因脑死亡致死。肝脏作为代谢器官,其功能异常通常在触电后24小时才显现,此时多已发生多器官衰竭。

触电后应立即切断电源并使用绝缘物移开导体,对无呼吸脉搏者立即实施胸外按压。恢复意识后需监测心肌酶谱及尿量,48小时内避免高蛋白饮食以减轻肝脏负担。日常需定期检查家用电路安全性,潮湿环境应使用漏电保护装置,雷雨天气远离高压设备。从事电力作业者应穿戴绝缘防护装备,工作前避免饮酒以防肝功能异常降低电击耐受性。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