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性关节炎存在哪些共同特点

晶体性关节炎的共同特点主要包括关节急性炎症反应、特定晶体沉积、疼痛发作突然、伴随代谢异常以及反复发作倾向。
晶体性关节炎常表现为突发关节红肿热痛,炎症反应通常在12-24小时内达到高峰。痛风性关节炎可见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剧烈疼痛,假性痛风则好发于膝关节。关节腔内白细胞计数常显著升高,滑膜液检查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不同类型关节炎具有特征性晶体沉积。尿酸钠结晶沉积引发痛风,焦磷酸钙结晶沉积导致假性痛风,羟基磷灰石结晶与碱性磷酸钙结晶沉积可引起钙化性关节周围炎。偏振光显微镜检查是确诊晶体类型的金标准。
疼痛发作具有显著骤发性特征,患者常描述为夜间突然痛醒。痛风急性期疼痛程度可达VAS评分7分以上,部分患者可出现痛觉过敏现象。疼痛发作多与饮食诱因、创伤或手术刺激相关。
多数患者存在基础代谢紊乱。痛风患者常伴高尿酸血症、肥胖或代谢综合征,假性痛风患者多存在铁代谢异常、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疾病。血尿酸水平检测和甲状旁腺激素筛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未经规范治疗者易反复发作,发作间期可完全无症状。痛风反复发作可形成慢性痛风石,假性痛风可能进展为慢性关节炎。长期尿酸控制达标可显著降低痛风复发率。
晶体性关节炎患者需注意低嘌呤饮食,限制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摄入,每日饮水应保持2000毫升以上促进尿酸排泄。建议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避免关节过度负重。肥胖者需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减轻体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需同步控制基础疾病。急性期关节应制动休息并抬高患肢,发作期间严格戒酒。定期监测血尿酸、肾功能等指标,出现关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发热等全身症状时应及时风湿免疫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