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反复不退常见的原因是什么

小儿发热反复不退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免疫系统疾病、药物热等原因引起。
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常见病原体感染后,患儿体温可波动在38-40℃之间,通常伴随咳嗽、流涕等症状。这类发热具有自限性,病程约3-5天,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体温超过38.5℃时可考虑物理降温。
中耳炎、肺炎链球菌肺炎等细菌感染易导致持续高热,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此类情况需进行病原学检查,确诊后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同时需监测患儿精神状态及尿量变化。
支原体肺炎患儿多表现为顽固性发热,体温曲线呈弛张热型,胸片可见斑片状阴影。该病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治疗期间需注意观察有无皮疹等药物不良反应。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可表现为周期性发热,通常伴有关节肿痛、面部蝶形红斑等特征性表现。这类患儿需进行抗核抗体谱等免疫学检查,确诊后需长期免疫调节治疗。
抗生素或抗癫痫药物使用后可能出现药物热,表现为用药后体温反跳,停药后24-48小时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临床需详细询问用药史,必要时进行药物过敏试验。
患儿发热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衣着宽松透气,每日监测体温4-6次。饮食宜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适当补充含维生素C的水果汁。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温水擦浴,重点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走行部位。若发热持续超过72小时或出现嗜睡、抽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检查。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保证每日10-12小时睡眠,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促进机体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