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护理措施?

儿科编辑 医语暖心
14次浏览

关键词: #新生儿 #护理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保暖措施、喂养管理、皮肤护理、感染预防及病情监测五个方面。

1、保暖措施:

维持中性温度环境是护理核心,可将暖箱温度设定在32-34℃(早产儿需更高),或使用预热的辐射台。接触婴儿前需温暖双手,更换衣物及尿布时动作迅速,避免对流风。体温监测每2-4小时一次,复温速度需控制在每小时升高0.5-1℃。

2、喂养管理:

优先母乳喂养以提供热量和免疫保护,吸吮无力者采用鼻胃管喂养。初始喂养量按50ml/kg计算,逐渐增至100-120ml/kg,喂养间隔不超过3小时。喂养时需观察有无腹胀呕吐等不耐受表现。

3、皮肤护理:

硬肿部位禁止按摩,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洁后涂抹婴儿润肤油。尿布区保持干燥,便后及时更换并使用含氧化锌的护臀霜。静脉输液部位需每小时观察有无渗漏,避免使用胶布直接粘贴皮肤。

4、感染预防: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接触婴儿前后需用消毒液洗手。脐部护理每日用75%酒精消毒2次,注意观察有无红肿渗液。限制探视人数,有呼吸道感染症状者禁止接触患儿。

5、病情监测:

持续监测心率(维持在120-140次/分)、呼吸(40-60次/分)及血氧饱和度(>90%)。记录24小时出入量,观察尿色及尿量。每小时评估硬肿范围变化,警惕肺出血、DIC等并发症征兆。

护理期间需维持室温24-26℃,湿度55%-65%。母亲应坚持挤奶保持泌乳,恢复亲喂后采用袋鼠式护理促进体温稳定。每日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预防挛缩,硬肿消退后逐步增加抚触刺激。出院后继续监测体温1周,避免接触感冒人群,定期随访评估生长发育情况。注意观察喂养耐受性,若出现奶量下降或反应减弱需及时复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