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介入治疗是什么意思

心肌梗塞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技术开通阻塞冠状动脉的紧急手术方式,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血栓抽吸术、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五种方法。
通过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在X线引导下将导丝送至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该技术能快速恢复血流,黄金救治时间为发病后12小时内,术后需配合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血栓形成。
使用特殊抽吸导管清除冠状动脉内新鲜血栓,适用于血栓负荷大的患者。该操作可减少远端栓塞风险,但需注意血管内膜损伤可能,术后需监测心肌酶谱变化。
通过球囊导管对狭窄血管进行机械扩张,即时改善血流灌注。可能发生血管夹层或弹性回缩,常需后续支架植入,术中需使用肝素抗凝。
在病变部位植入金属网状支架维持血管通畅,分为裸金属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两种。后者可抑制内膜增生但需延长双抗治疗,术前需评估出血风险。
通过紫杉醇等药物涂层球囊局部释放抗增殖药物,适用于支架内再狭窄或小血管病变。可避免异物留存,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给药剂量。
术后需低脂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控制在2000毫克以下,优先选择深海鱼、燕麦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后,可逐步开展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的快走或骑自行车等有氧训练。严格戒烟并控制血压血糖,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术后1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保持情绪稳定,睡眠时间保证7-8小时,避免突然用力或寒冷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