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的病人怎么处理

急救知识编辑 医颗葡萄
39次浏览

关键词: #感染

感染性休克需立即采取抗感染治疗与液体复苏,处理方式主要有控制感染源、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器官功能支持及原发病治疗。

1、控制感染源:

明确并清除感染灶是治疗核心。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或手术引流脓液,同时采集血液、尿液等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针对常见致病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早期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后续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2、液体复苏:

6小时内完成初始30ml/kg晶体液输注,首选平衡盐溶液。通过中心静脉压、尿量等指标动态评估容量状态,避免肺水肿。对于顽固性低血压,可考虑加用白蛋白等胶体液。

3、血管活性药物:

经充分液体复苏仍存在低血压时,需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平均动脉压≥65mmHg。对儿茶酚胺耐药者,可联用血管加压素或糖皮质激素。用药期间需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

4、器官功能支持:

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需机械通气保护性肺策略。肾功能不全时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心肌抑制患者可给予正性肌力药物。凝血功能障碍需补充凝血因子。

5、原发病治疗:

根据感染类型针对性处理,如肺炎需体位引流,腹腔感染需手术清创。同时控制血糖在8-10mmol/L,纠正电解质紊乱。对免疫功能低下患者需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

感染性休克患者恢复期需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饮食采用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原则,可适量补充谷氨酰胺。每日监测体重变化,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康复阶段可进行呼吸训练与肢体功能锻炼,定期复查炎症指标与器官功能。家属需关注患者情绪变化,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