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血栓引起腹痛的特点

肠系膜血栓引起的腹痛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剧烈脐周或全腹疼痛,疼痛特点与肠缺血程度相关,常见伴随症状包括恶心呕吐、便血及腹膜刺激征。
腹痛常无前驱症状突然发作,初期呈痉挛性绞痛,随血栓进展转为持续性剧痛。疼痛多集中在脐周或弥漫至全腹,与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导致的广泛肠缺血有关,患者常因疼痛难以忍受而采取蜷缩体位。
早期腹痛程度与腹部体征不匹配是典型特征,初期腹部触诊柔软且压痛轻微,但随肠壁坏死进展可出现肌紧张、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这种"症征分离"现象易导致误诊。
约80%患者出现反射性恶心呕吐,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因肠梗阻可呕吐粪样物。呕吐后腹痛无缓解,与普通胃肠炎不同,部分患者呕吐物潜血试验呈阳性。
肠黏膜缺血坏死导致24-48小时内出现血便,早期为隐血阳性,后期可见暗红色或鲜红色血便。约30%患者伴有腹泻,系肠蠕动亢进所致,严重者可出现排脓血便。
病情进展迅速,6-12小时内可发生肠坏死,出现发热、心动过速、低血压等全身中毒症状。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显著升高、代谢性酸中毒,CT可见肠系膜血管充盈缺损及肠壁积气征象。
肠系膜血栓属于血管急症,确诊后需立即禁食并静脉补液,急性期可食用藕粉、米汤等无渣流质,恢复期逐步过渡至低脂低纤维饮食。日常需控制高血压、房颤等基础病,戒烟限酒,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出现不明原因腹痛持续加重时,需警惕本病可能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