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初诊时应该做哪些检查?

高血压病人初诊时应进行血压测量、血液生化检查、尿液检查、心电图检查和眼底检查五项基础评估。
通过诊室血压测量和动态血压监测确认高血压诊断。诊室测量需非同日三次测得收缩压≥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动态监测可排除白大衣高血压。测量时需静坐5分钟,避免咖啡因和吸烟干扰。
包括空腹血糖、血脂四项、肾功能和电解质检测。总胆固醇超过5.2毫摩尔每升或低密度脂蛋白超过3.4毫摩尔每升提示心血管风险增加,血肌酐升高可能反映肾脏损害,血钾异常需警惕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尿常规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早期发现肾损伤。尿蛋白阳性或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超过30毫克每24小时,提示高血压肾病的可能。糖尿病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时心血管风险增加3倍。
筛查左心室肥厚和心律失常等靶器官损害。心电图显示Sokolow-Lyon指数超过3.5毫伏或Cornell乘积超过244毫伏·毫秒时,提示左心室肥厚可能,这类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
通过眼底镜观察视网膜动脉变化评估小血管病变。Keith-Wagener分级Ⅱ级以上表现为动静脉交叉压迫、银丝样改变,提示高血压病程超过5年,这类患者卒中风险增加40%。
初诊高血压患者需建立健康档案,每日早晚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采用低钠高钾饮食,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下,增加深绿色蔬菜和香蕉等富钾食物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骤升。戒烟限酒,保证7小时睡眠,定期复查血压和靶器官功能指标。合并糖尿病或血脂异常者需同步控制代谢指标,体重指数超标者建议每月减重1-2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