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腹腔镜脐炎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局部护理、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腹腔镜脐炎通常由细菌感染、术后护理不当、免疫力低下、脐部解剖异常、慢性炎症刺激等原因引起。
1、抗感染治疗
腹腔镜脐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临床常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等药物控制感染。若形成脓肿需配合切开引流,同时每日用碘伏消毒脐窝。
2、局部护理
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是基础护理措施。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渗出液,再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继发感染。避免衣物摩擦刺激,洗澡时用防水敷料保护创面。护理期间观察红肿热痛是否加重。
3、物理治疗
超短波理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采用无热量或微热量照射,每次8-10分钟,每日1次。红外线照射也有助于减轻肿胀,但需注意保持30厘米以上距离防止烫伤。
4、药物治疗
对于顽固性病例可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联合替硝唑片。伴剧烈疼痛时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镇痛。合并真菌感染需加用硝酸咪康唑乳膏,用药期间监测肝肾功能。
5、手术治疗
反复发作或伴有脐尿管瘘者需行脐部病灶切除术。术中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炎性肉芽,必要时放置引流管。术后加压包扎24小时,预防性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3天。
术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伤口裂开,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每日观察脐部有无渗液或出血,体温超过38℃需及时复诊。恢复期多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促进组织修复。保持脐周皮肤清洁干燥,洗澡后及时擦干褶皱部位。术后3个月内避免游泳、泡澡等可能污染伤口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