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能治好腰椎间盘突出症吗

介入治疗可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但无法根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保守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且不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
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首选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卧床休息可减轻椎间盘压力,物理治疗如牵引、推拿可缓解神经压迫,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肌松药、神经营养药物。
介入治疗通过微创技术减轻神经压迫,常用方法包括椎间盘臭氧消融术、胶原酶溶解术、射频消融术。这些方法通过缩小突出椎间盘体积缓解症状,但无法修复已退变的椎间盘组织。
当患者出现马尾综合征、进行性肌力下降或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时需考虑手术。常见术式包括椎间盘切除术、椎间融合术,手术可直接解除神经压迫但存在创伤大、恢复期长等缺点。
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住院时间通常3-5天。相比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并发症风险更低,适合高龄、基础疾病多的患者。
介入治疗后需加强腰背肌锻炼,避免久坐久站。游泳、平板支撑等运动可增强脊柱稳定性,体重控制能减轻腰椎负荷,正确坐姿和搬重物姿势可预防复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建立长期管理意识,急性期过后需持续进行康复训练。饮食上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避免吸烟饮酒等加速椎间盘退化的不良习惯。日常使用硬板床,选择符合人体工学的办公座椅,驾车时使用腰靠垫。定期复查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症状加重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