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是免疫系统疾病吗

骨关节炎不属于免疫系统疾病,属于退行性关节病变。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关节软骨磨损、机械负荷过重、年龄增长、肥胖、关节损伤等因素有关。
长期关节活动导致软骨基质降解,软骨细胞合成修复能力下降,逐渐出现关节面粗糙、裂隙甚至剥脱。这种情况可通过减轻关节负荷、使用氨基葡萄糖等软骨保护剂延缓进展。
体重超标或长期负重活动会加速关节退化。肥胖患者膝关节承受压力可达体重的3-6倍,建议通过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控制体重,必要时使用支具分散压力。
50岁以上人群软骨含水量减少,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自我修复能力显著下降。虽然无法逆转衰老过程,但保持适度运动能促进关节滑液分泌,维持关节活动度。
关节骨折、半月板撕裂等创伤会破坏关节力学平衡,创伤后关节炎通常在损伤后5-15年出现。早期干预包括关节镜清理、截骨矫形等手术方式。
糖尿病、血色病等代谢疾病可能改变软骨基质成分,表现为多关节对称性病变。这类患者需同时控制原发病,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可改善症状。
骨关节炎患者日常应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受凉,饮食中增加深海鱼类、坚果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减少爬楼梯、蹲跪等动作。太极拳、水中体操等低强度运动能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疼痛发作期可使用脉冲射频、干扰电流等物理治疗方法,但需避免长期依赖止痛药物。定期进行关节功能评估,当保守治疗无效且影响生活质量时,可考虑人工关节置换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