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后遗症有哪些 肺结核的四个后遗症要警惕

肺结核可能遗留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继发性肺真菌感染四个主要后遗症。这些后遗症多与治疗不及时、病灶范围广泛或合并基础疾病有关。
肺结核病灶愈合过程中,肺部组织被纤维结缔组织替代形成瘢痕,导致肺弹性下降。患者表现为持续性干咳、活动后气促,严重者出现杵状指。胸部CT可见网格状阴影,肺功能检查显示限制性通气障碍。早期规范抗结核治疗可减少纤维化程度,已形成者可进行肺康复训练。
结核杆菌破坏支气管壁结构,造成不可逆的支气管变形扩张。典型症状为反复咳脓痰、咯血,冬季易急性加重。高分辨率CT显示"印戒征"或"轨道征",需长期体位引流排痰。合并感染时需使用抗生素,大咯血需介入栓塞治疗。
广泛肺组织破坏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室代偿性肥厚最终失代偿。患者出现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肝淤血等表现,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心室扩大。需持续氧疗改善低氧血症,使用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重度肺动脉高压需靶向药物治疗。
结核空洞和支气管扩张灶易继发曲霉菌等真菌感染,形成真菌球或侵袭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咯血、胸痛、发热,血清GM试验和痰培养可确诊。轻症使用伏立康唑等抗真菌药物,病灶局限者可考虑手术切除。
肺结核后遗症患者需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豆制品,维持体重在正常范围;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训练改善肺功能;冬季注意保暖防感冒,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每3-6个月复查胸部影像,监测病灶变化。出现咯血、呼吸困难加重等情况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