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有什么变化

疾病科普编辑 医普小新
78次浏览

关键词: #白血病 #白细胞

白血病患者白细胞数量通常异常升高或降低,伴随质量异常。主要变化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失衡、出现幼稚细胞、白细胞功能缺陷以及数值波动显著。

1、数量异常:

急性白血病常见白细胞计数超过10×10⁹/L或低于4×10⁹/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高达100×10⁹/L以上。这种异常增殖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未成熟白细胞大量进入外周血,同时挤压正常造血空间导致部分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

2、中性粒细胞减少:

约80%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⁹/L,化疗期间可能降至0.5×10⁹/L以下。成熟中性粒细胞减少会增加感染风险,常见口腔黏膜炎、肺部感染败血症,需定期监测体温及炎症指标。

3、淋巴细胞失衡: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可达90%以上,多为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表现为成熟小淋巴细胞堆积,这类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病毒复燃和机会性感染。

4、幼稚细胞出现:

外周血涂片可见原始细胞>20%(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这些细胞胞体较大、核质比例失调。部分慢性白血病患者可见中晚幼粒细胞,提示疾病加速期,需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分型确认。

5、功能缺陷:

白血病细胞虽数量增多但趋化、吞噬功能受损,CD34+干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异常。患者即使白细胞计数正常仍可能反复感染,需结合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评估感染状况。

白血病患者需保持饮食洁净,避免生冷食物,每日摄入优质蛋白不少于1.2g/kg体重。室内定期紫外线消毒,外出佩戴口罩,避免人群密集场所。适度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监测血常规变化,出现发热或出血倾向时及时就医,治疗期间注意口腔及肛周护理,使用软毛牙刷避免黏膜损伤。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