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骨质疏松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防治方法主要有调整饮食结构、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规律运动锻炼、避免跌倒风险、药物干预治疗。
每日摄入800-1000毫克钙质,优先选择牛奶、豆腐、深绿色蔬菜等天然高钙食物。限制每日盐分摄入不超过5克,减少咖啡因及酒精摄入,避免钙质流失。建议每周食用2-3次海鱼补充维生素D。
对于饮食摄入不足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钙、枸橼酸钙等钙剂。配合每日补充400-800IU维生素D3促进钙吸收,冬季日照不足时可增至1000IU。需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水平。
每周进行3-5次负重运动如快走、太极拳,每次30分钟以上可刺激骨形成。配合抗阻训练如弹力带练习增强肌肉力量,游泳等非负重运动对关节损伤风险较高者更为适宜。
居家环境需保持地面干燥平整,浴室加装防滑垫和扶手。外出选择防滑鞋具,避免雨雪天气单独出行。视力障碍者需定期验光配镜,服用镇静类药物后需特别注意行走安全。
确诊骨质疏松后,医生可能开具阿仑膦酸钠等双膦酸盐类药物抑制骨吸收,或特立帕肽等促骨形成药物。严重椎体骨折可考虑椎体成形术,需严格评估手术适应症。
骨质疏松防治需建立长期管理意识,建议每日晒太阳20分钟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烹饪时采用醋溜方式提高钙溶解率。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及拉伸,从低强度训练逐步进阶。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合并糖尿病、甲亢等基础疾病者需同步控制原发病。出现不明原因骨痛或身高缩短超过3厘米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