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骨质疏松病因及其预防方法

骨科编辑 医心科普
38次浏览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老年人

老年人骨质疏松可能由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激素水平下降、缺乏运动、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补钙、补充维生素D、药物治疗、适度运动、预防跌倒等方式干预。

1、钙摄入不足:

长期膳食钙含量低于每日800毫克需求时,骨钙持续流失。建议通过乳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食物补充,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钙、枸橼酸钙等钙剂。

2、维生素D缺乏:

皮肤合成能力下降和日照不足导致活性维生素D生成减少,影响钙质吸收。每日晒太阳15-30分钟,食用海鱼、蛋黄等富含维生素D食物,严重缺乏时需遵医嘱使用骨化三醇或阿法骨化醇。

3、激素水平下降:

绝经后雌激素锐减加速骨吸收,男性雄激素降低也会影响骨形成。表现为夜间下肢抽筋、脊柱变形等症状。可考虑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或睾酮替代治疗,需严格评估适应症和禁忌证。

4、缺乏运动:

机械负荷不足导致骨重建活性降低。推荐进行太极、快走等负重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剧烈扭转和冲击性动作。

5、慢性疾病:

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可能引发继发性骨质疏松,常伴随病理性骨折风险增高。需控制原发病,配合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或甲状旁腺素类似物进行抗骨吸收治疗。

预防骨质疏松需建立持续性健康管理方案。每日保证5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摄入,烹饪时多用醋促进钙溶出。选择防滑鞋具和无障碍家居环境,浴室加装扶手。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65岁以上老年人建议每年筛查一次。运动时佩戴护具保护关节,避免提重物和突然弯腰动作。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控制咖啡因摄入量在每日300毫克以下。出现不明原因骨痛或身高缩短超过3厘米时应及时就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