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区别是什么
儿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儿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骨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受累关节、病程进展及治疗方法等方面。

骨关节炎属于退行性关节病变,主要与关节软骨磨损、年龄增长、肥胖或关节劳损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则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关节滑膜导致炎症反应,常伴随类风湿因子阳性。
骨关节炎疼痛多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晨僵时间通常小于30分钟。类风湿性关节炎表现为对称性关节肿痛,晨僵可持续1小时以上,并伴有疲劳、低热等全身症状。

骨关节炎好发于负重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和脊柱。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累及手指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等小关节,呈对称性分布。
骨关节炎进展缓慢,主要表现为关节结构破坏。类风湿性关节炎发展较快,早期即可出现滑膜增生和骨侵蚀,未经治疗可能导致关节畸形。
骨关节炎以镇痛、关节保护为主,常用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氨基葡萄糖。类风湿性关节炎需长期使用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必要时联合生物制剂控制免疫异常。

两类关节炎患者均需保持适度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避免关节过度负重。饮食上建议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骨关节炎患者可通过减重减轻关节压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需注意防寒保暖,定期监测炎症指标。出现关节持续疼痛或活动受限时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