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固定方法

骨科编辑 医点就懂
16次浏览

关键词: #骨折 #颈椎 #颈椎骨折

颈椎骨折脱位可通过颈托固定、头颈胸石膏固定、halo-vest支架固定、手术内固定及牵引复位等方式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通常由外伤撞击、骨质疏松、退行性病变、先天性畸形及暴力扭转等因素引起。

1、颈托固定:

适用于稳定性骨折或轻度脱位,通过限制颈椎活动减少二次损伤风险。软质颈托用于临时固定,硬质颈托可提供更强支撑。需配合定期影像学评估,观察复位效果及神经功能变化。

2、头颈胸石膏:

用于需长期固定的中重度脱位患者,通过石膏模塑实现三维固定。固定范围涵盖头部至胸廓,可维持颈椎生理曲度。需注意皮肤护理预防压疮,每4-6周更换石膏评估愈合情况。

3、halo-vest支架:

针对不稳定型骨折脱位,通过颅骨钉与胸廓支架实现动态固定。允许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需每日消毒钉道预防感染,调整支架压力避免皮肤坏死。

4、手术内固定:

适用于合并脊髓损伤或复位失败者,常见前路椎体融合术、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通过钛板、Cage植入物重建脊柱稳定性。术后需佩戴支具3-6个月,逐步进行康复训练。

5、牵引复位:

用于急性期严重脱位,通过颅骨牵引或颌枕带牵引逐步复位。重量从2-3公斤开始递增,配合影像学监测复位进度。牵引期间需监测神经症状,防止过度牵引导致损伤加重。

固定期间应保持低盐高钙饮食,每日补充800-1200毫克钙质及10微克维生素D促进骨愈合。卧床患者需进行踝泵运动预防血栓,每2小时轴向翻身一次。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颈深肌群等长收缩训练,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避免突然转头、提重物等动作,睡眠时使用颈椎枕维持中立位。定期复查X线或CT评估骨痂形成情况,神经功能异常需立即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