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z值-1.5是什么意思

骨密度Z值-1.5表示被测者的骨密度低于同龄人平均水平1.5个标准差,可能提示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风险。骨密度异常主要与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激素水平变化、慢性疾病及药物影响等因素有关。
长期饮食中钙含量不足会导致骨基质合成减少,骨骼矿化不良。日常需增加乳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钙的食物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
维生素D促进肠道钙吸收和骨骼矿化,缺乏时易引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建议每日晒太阳15-30分钟,食用海鱼、蛋黄等食物,严重缺乏者需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制剂。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加速骨量流失,男性睾酮减少同样影响骨代谢。这类人群需定期监测骨密度,必要时采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如双膦酸盐类、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
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病可能干扰骨代谢,表现为持续性骨量下降。需积极控制原发病,同时评估骨骼健康状况,预防病理性骨折发生。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等可能抑制成骨细胞活性。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测骨密度,必要时联合使用骨保护药物,并严格遵循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负重运动如快走、跳舞等,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每周摄入2-3次高钙食物如奶酪、芝麻酱,配合适量坚果补充矿物质。5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进行骨密度复查,若出现腰背疼痛或身高变矮需及时就医。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是改善骨密度的基础措施,必要时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