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湿疹比较有效果

湿疹可通过中药内服、外用药膏、针灸疗法、拔罐疗法、饮食调理等方式治疗。湿疹通常由湿热蕴结、血虚风燥、脾虚湿盛、情志失调、外邪侵袭等原因引起。
湿热型湿疹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具有清热利湿功效;血虚风燥型选用当归饮子,能养血润燥;脾虚湿盛型以参苓白术散为主方,可健脾化湿。需由中医师辨证后调整方剂,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急性期渗出可用黄柏、苦参等煎汤湿敷;亚急性期选用青黛散油调敷;慢性肥厚皮损可外涂紫草膏。药膏需避开眼周黏膜部位,使用前需清洁患处,出现过敏应立即停用。
取曲池、血海、三阴交等穴位,配合局部围刺法。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周治疗3次。针灸能调节气血运行,改善皮肤微循环,缓解瘙痒症状,需在专业医师操作下进行。
在背部膀胱经走罐或定罐,留罐5-10分钟。通过负压作用促进局部气血流通,有助于排出体内湿毒。皮肤破损处禁用,治疗后需避风保暖,阴虚体质慎用此法。
湿热型宜食绿豆、冬瓜;血虚型多吃红枣、黑芝麻;脾虚型推荐山药、薏苡仁。忌食海鲜、牛羊肉等发物,避免饮酒。可配合药膳如土茯苓煲龟、赤小豆鲫鱼汤等辅助治疗。
湿疹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搔抓。穿着纯棉透气衣物,沐浴水温不宜过高。室内保持通风干燥,湿度控制在50%-60%。适度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避免剧烈出汗。情绪紧张可能加重病情,可通过冥想、音乐疗法调节情志。病情反复或加重时应及时复诊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