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怎么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代谢综合征管理、肝脏保护治疗、定期监测等方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通常由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氧化应激、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
减轻体重是核心措施,建议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实现。饮食需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和饱和脂肪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至少150分钟,结合抗阻训练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体重减轻5%-10%可显著逆转肝脂肪变。
胰岛素增敏剂如二甲双胍可改善糖代谢异常。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适用于无糖尿病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降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可改善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谱。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评估肝功能变化。
合并高血压需控制血压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应维持在7%以内。血脂管理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为首要目标。代谢紊乱的全面控制有助于减轻肝脏炎症反应。
水飞蓟素制剂具有抗氧化和抗纤维化作用。熊去氧胆酸可改善胆汁淤积相关肝损伤。针对肝纤维化阶段可考虑使用抗纤维化药物。肝脏保护治疗需结合病理分期个体化选择。
每6个月复查肝功能、血糖和血脂。超声检查每年1-2次评估脂肪肝程度。纤维化扫描适用于进展期患者监测肝纤维化。合并代谢异常者需同时监测心脑血管风险。病情进展时应考虑肝活检明确病理分期。
日常饮食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增加深海鱼类摄入补充ω-3脂肪酸。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油炸食品。运动处方应包含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循序渐进增加强度。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改善代谢紊乱。戒烟限酒是基础干预措施,合并肥胖患者可考虑营养师指导下的医学减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