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造影检查是怎么做的有危险吗

关键词: #心脏
关键词: #心脏
心脏造影检查是通过导管向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并拍摄X光影像的诊断方法,存在极低概率的过敏反应、血管损伤等风险。主要风险因素包括造影剂过敏史、肾功能不全、血管条件差、操作技术差异及基础心脏病严重程度。
含碘造影剂可能引发皮疹、喉头水肿等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导致过敏性休克。术前需详细询问过敏史,高危人群可提前使用抗组胺药物或改用低渗造影剂。
导管穿刺可能造成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或血管内膜撕裂。选择桡动脉路径可降低出血风险,术后需加压包扎并监测穿刺点情况。
造影剂可能诱发造影剂肾病,表现为血清肌酐一过性升高。糖尿病患者或原有肾功能不全者需术前水化治疗,必要时选择等渗造影剂。
导管刺激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急性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严重多支病变患者需备好急救药物,术中出现胸痛需立即处理。
X线透视产生的电离辐射具有累积效应,但单次检查剂量在安全范围内。孕妇及儿童需严格评估适应证,可考虑无辐射的冠状动脉CTA替代。
检查前需空腹4-6小时,停用二甲双胍类降糖药48小时。术后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桡动脉路径者需进行握力训练促进恢复,出现心慌、穿刺处肿胀需及时就医。日常控制血压血糖可降低血管损伤风险,检查后一周内宜低脂饮食并监测尿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