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是什么意思

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是指腰椎关节因长期劳损或老化导致的慢性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磨损、骨质增生及周围软组织炎症。该病通常由年龄增长、长期负重、姿势不良、外伤史、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运动康复、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间盘水分流失、弹性下降,关节软骨逐渐变薄磨损,导致椎体边缘代偿性骨质增生。这是退行性病变的核心生理机制,可通过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延缓进展,避免久坐久站以减轻腰椎负荷。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超重肥胖者,腰椎持续承受过大压力,加速椎间盘脱水及小关节面磨损。建议控制体重在BMI正常范围,搬运重物时使用护腰并保持脊柱直立,必要时调整职业工种。
长期弯腰驼背、睡软床等不良姿势导致腰椎受力不均,易引发椎间隙狭窄和韧带钙化。应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和硬板床,每坐立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加强腰背肌群锻炼如桥式运动。
既往腰椎骨折、脱位等外伤可能破坏关节稳定性,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此类患者需定期复查影像学,急性期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慢性期建议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
部分患者存在胶原蛋白合成异常等遗传倾向,表现为早发性椎间盘退化。此类病例需更早开始预防性干预,避免吸烟等加速退化的危险因素,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评估风险。
日常需注意保持腰椎保暖避免受凉,饮食中增加富含钙质和胶原蛋白的食物如牛奶、深绿色蔬菜、鱼类等,适度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增强腰背肌力。睡眠时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并在膝下垫枕以维持腰椎生理曲度,避免穿高跟鞋或单肩背包等加重腰椎负担的行为。若出现持续下肢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神经压迫症状,需立即就医评估是否需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