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有什么表现 房间隔缺损主要表现有2种

房间隔缺损主要表现有心悸气短、生长发育迟缓两种典型症状,可能伴随反复呼吸道感染、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活动后心悸气短是房间隔缺损最常见的早期表现,由于左向右分流导致肺循环血流量增加。轻度缺损可能仅表现为剧烈运动后不适,中重度缺损患者在日常活动时即可出现明显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儿童患者常表现为体重增长缓慢、身高低于同龄人,与长期体循环血流量不足有关。婴幼儿可能出现喂养困难、多汗等症状,学龄期儿童易疲劳、运动耐量下降,部分患儿伴有杵状指等慢性缺氧体征。
缺损较大者易反复发生支气管炎或肺炎,因肺充血使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婴幼儿每年发生3次以上下呼吸道感染需警惕先心病可能,感染时症状往往比普通患儿更严重且迁延不愈。
长期左向右分流可导致肺血管重构,出现活动后口唇青紫、咯血等症状。听诊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胸部X线显示肺动脉段突出,严重者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时表现为持续性紫绀。
大分流量缺损或合并其他畸形时可出现心率增快、肝肿大、下肢水肿等表现。婴儿表现为吃奶中断、呼吸急促,成人可能出现夜间不能平卧、尿量减少等症状,需紧急医疗干预。
确诊房间隔缺损后应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担。饮食需保证充足蛋白质和铁元素摄入,多食用瘦肉、动物肝脏、深色蔬菜等富含造血原料的食物。注意防寒保暖减少呼吸道感染机会,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心脏超声,监测肺动脉压力变化。婴幼儿患者要特别关注喂养情况,少量多餐保证营养供给,出现拒食、呼吸频率加快等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