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蛋白血症怎么治疗 轻松两招补充人体蛋白

血液内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41次浏览

关键词: #蛋白 #低蛋白血症

低蛋白血症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静脉输注白蛋白等方式治疗。低蛋白血症通常由营养不良、肝脏合成功能下降、肾脏丢失蛋白、慢性消耗性疾病、吸收障碍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增加优质蛋白摄入是改善营养不良性低蛋白血症的基础措施。每日需保证每公斤体重摄入1.2-1.5克蛋白质,优先选择生物价高的食物如鸡蛋清、脱脂牛奶、鲫鱼肉等,这些食物富含必需氨基酸且易被人体吸收。对于消化功能较弱者可采用少量多餐方式,将每日蛋白质分5-6次摄入,配合碳水化合物共同食用可提高蛋白质利用率。

2、静脉补充:

严重低蛋白血症或急性期患者需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制剂,临床常用20%人血白蛋白溶液,能快速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输注前后需监测血清白蛋白水平及尿量,警惕循环负荷过重。对于肝硬化患者,输注白蛋白需联合利尿剂使用;肾病综合征患者需同步进行原发病治疗以减少蛋白持续丢失。

3、治疗原发病:

慢性肝病导致的低蛋白血症需进行保肝治疗,临床常用复方甘草酸苷、多烯磷脂酰胆碱等药物改善肝功能。肾病综合征患者需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控制蛋白尿,必要时进行肾穿刺明确病理类型。恶性肿瘤患者需通过手术或放化疗控制肿瘤进展,减少机体蛋白消耗。

4、改善吸收:

肠道吸收功能障碍者需补充胰酶制剂帮助蛋白质分解,同时纠正可能存在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乳糜泻患者需严格终身无麸质饮食,炎症性肠病患者需使用5-氨基水杨酸制剂控制肠道炎症。对于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建议选择预消化短肽型营养制剂。

5、代谢调节:

严重创伤、烧伤等高代谢状态患者需在营养支持基础上使用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长期卧床者需进行抗阻力训练刺激肌肉蛋白合成,每日进行30分钟弹力带训练或器械训练。糖尿病患者需优化血糖控制,胰岛素治疗可减少肌肉蛋白分解。

日常需保持规律运动习惯,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结合力量训练,运动后及时补充乳清蛋白有助于肌肉合成。烹饪方式建议选择蒸煮炖等低温加工方法,避免高温油炸导致蛋白质变性。合并水肿患者需限制每日钠盐摄入在3克以内,适当增加冬瓜、薏仁等利水食材。定期监测血清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能更敏感反映营养状况变化,血清白蛋白低于25克/升或伴随胸腹水时应及时住院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