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有哪些

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主要有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痛风石形成、关节畸形和发热等。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引发的炎症反应,通常与高尿酸血症、饮食不当、遗传因素等有关。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受累关节会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症状,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也可累及足背、踝关节、膝关节等。疼痛多为突发性剧痛,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关节表面皮肤发红、温度升高,触碰时有明显压痛感。这种炎症反应与尿酸钠结晶沉积激活免疫系统有关,可能伴随局部血管扩张和炎性细胞浸润。
由于关节炎症和疼痛,患者会出现关节活动受限的情况。急性期时关节肿胀和疼痛会导致患者无法正常行走或负重,严重时甚至无法忍受被单覆盖的轻微压力。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可能因反复发作导致关节僵硬,影响日常活动能力。这种情况与滑膜增生、关节囊增厚等病理改变相关。
长期未控制的痛风患者可能在关节周围、耳廓等部位形成痛风石,这是尿酸钠结晶沉积形成的结节。痛风石大小不一,质地坚硬,表面皮肤可能变薄甚至破溃,排出白色粉笔末样物质。痛风石常见于手指、足趾、肘部等部位,可能导致关节结构破坏和功能障碍。这种情况通常提示疾病已进入慢性期。
反复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可导致关节结构破坏,出现关节畸形。慢性炎症可造成关节软骨和骨质侵蚀,导致关节间隙狭窄、骨赘形成,严重时可能出现关节半脱位或强直。这种改变多发生在病程较长且未规范治疗的患者中,常见于手足小关节,影响外观和功能。
部分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患者可能出现低热症状,体温一般在38℃以下,这是机体对炎症的正常反应。发热多伴随关节局部症状同时出现,通常不会超过39℃,使用抗炎药物后可缓解。若出现高热或持续发热,需警惕合并感染或其他系统性疾病可能。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应注意控制饮食,减少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的摄入,多喝水促进尿酸排泄。避免饮酒尤其是啤酒,保持适量运动但避免关节过度负重。急性期应休息并抬高患肢,慢性期需遵医嘱规律服用降尿酸药物,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出现关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