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缺血性心肌病的病因是什么

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血脂异常等原因引起。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最主要的病因。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因素导致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形成斑块使管腔狭窄,心肌供血不足。患者可能出现心绞痛、活动后气促等症状。控制血脂、抗血小板治疗是基础干预手段。
持续高血压会加速冠状动脉硬化进程,同时增加心脏后负荷。血压长期超过140/90毫米汞柱时,心肌需氧量增加而供血相对不足,最终导致心肌纤维化。规范使用降压药并限制钠盐摄入可延缓病情发展。
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和代谢异常会损害心肌细胞。血糖控制不佳时,糖基化终产物沉积在冠状动脉壁,加重缺血程度。典型表现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需通过糖化血红蛋白监测和胰岛素治疗进行管理。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促进血小板聚集。吸烟者冠状动脉痉挛风险增加3-5倍,戒烟后2年内心血管风险可降低50%。行为干预联合尼古丁替代疗法有助于戒断。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会渗透至血管内膜下形成泡沫细胞,高甘油三酯血症则影响血液流变学。这类患者常合并肥胖,需通过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同时建议地中海饮食模式。
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日常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控制在2000毫克以下,优先选择深海鱼、燕麦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太极拳,避免屏气用力动作。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指标,睡眠时抬高床头可减轻夜间呼吸困难。出现胸闷持续不缓解或下肢水肿加重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