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的分期有哪些

眼科编辑 医路阳光
24次浏览

关键词: #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可分为临床前期、前驱期、急性发作期、间歇期和慢性期五个阶段。

1、临床前期:

患者无自觉症状,但存在前房浅、房角狭窄等解剖特征,可通过眼科检查发现。此阶段需密切监测眼压变化,建议避免长时间暗环境用眼,减少诱发因素。具有对侧眼发作史或家族史者应列为重点观察对象。

2、前驱期:

表现为短暂性视物模糊、虹视现象伴轻度眼胀头痛,多在傍晚或情绪激动时发作,持续数小时可自行缓解。发作时可见角膜轻度水肿,眼压中度升高至30-50mmHg。此阶段及时干预可避免急性大发作。

3、急性发作期:

突发剧烈眼痛伴同侧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急剧下降至光感或手动,结膜混合充血明显,角膜雾状水肿,瞳孔中度散大固定。眼压常超过50mmHg,需立即降眼压治疗以防视神经不可逆损伤。

4、间歇期:

急性发作经药物控制后,眼压恢复正常,症状消失,房角重新开放但遗留部分粘连。此期是进行激光或手术干预的最佳时机,可预防再次发作。需定期复查房角镜及视野检查。

5、慢性期:

反复发作导致房角广泛粘连,眼压持续中度升高,出现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此期需长期药物控制眼压,必要时选择滤过性手术。晚期可并发白内障,需联合手术治疗。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控制咖啡因摄入。发作期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降眼压药物,间歇期可进行有氧运动改善眼部微循环。建议随身携带病情说明卡,发作时及时就医。日常注意用眼卫生,阅读时光线充足,避免长时间低头动作。定期眼科随访检查眼压、视神经及视野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