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动脉栓塞怎么回事,怎么办

上肢动脉栓塞可能由心房颤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损伤、心脏瓣膜病、血栓脱落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手术取栓、血管成形术、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
心房颤动导致心脏血流紊乱,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脱落后随血流阻塞上肢动脉。治疗需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达比加群酯预防血栓形成,同时控制心室率,必要时进行射频消融术恢复窦性心律。
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形成斑块,斑块破裂后诱发局部血栓形成,造成血管阻塞。通常伴有肢体发凉、疼痛等症状。治疗需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严重狭窄时需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术。
外伤或医源性操作可能导致血管内膜撕裂,诱发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表现为突发肢体苍白、脉搏消失。急性期需紧急手术修复血管,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再栓塞。
风湿性心脏病或退行性瓣膜病变易在心瓣膜表面形成赘生物,脱落后引发栓塞。常伴有心脏杂音、气促等症状。需根据病情选择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术后长期抗凝治疗。
深静脉血栓或人工血管内血栓脱落,经异常通道进入动脉系统导致栓塞。治疗需立即进行导管取栓或切开取栓术,术后需穿戴弹力袜预防深静脉血栓复发。
上肢动脉栓塞患者日常需严格戒烟,控制血压血糖在理想范围,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促进侧支循环建立。饮食遵循低盐低脂原则,增加深海鱼类摄入补充ω-3脂肪酸,避免突然用力或体位改变诱发血栓脱落。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出现肢体疼痛、皮温降低需即刻就医。